一、請以你所熟悉之傳播理論,解釋一則透過網路社群霸凌事件,申論霸凌方與反霸凌方的意見變動情況,及主流媒體介入後,出現之傳播效果。(25 分)
2012年,網路霸凌事件發生在加拿大,起初,霸凌方的土耳其荷蘭籍男子Aydin Coban發現阿曼達托爾的裸照之後,就不斷的騷擾阿曼達,要求阿曼達提供更多裸照,阿曼達拒絕之後,霸凌方的Aydin Coban建立大量分身帳號,在社交媒體上製造假訊息,由於社交媒體上的社會臨場感,民眾不知道Aydin Coben創立的八十個帳號其實是同一個人,一夕之間,Aydin Coben的八十個假帳號們欺負阿曼達就像是一起真實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
而後,更多不知情的網友加入霸凌方,最後,阿曼達在Youtube上傳控訴的影片,說了自己在兩年內受霸凌的心路歷程後便自殺了,霸凌方不但沒有停止,還繼續批評這部影片。
主流媒體發現了這部事件之後開始報導,加拿大全國上下譁然,於是,反霸凌方開始要求加拿大國會立法,制定全國性的防止欺凌策略,反霸凌方強調網路霸凌可以無時無刻霸凌受害者,傳統霸凌則不會無時無刻霸凌,而且,傳統霸凌只會發生在學校等公共場所,而網路霸凌則無孔不入,甚至發生在受害者的家中。最後,加拿大國會通過反霸凌的內容,由司法部門及安全部門處理。
在整起事件中,主流媒體及網路媒體對於阿曼達的報導,促使民眾發起了要求制訂反網路霸凌法案的網絡社會運動(Networked Social Movements)。網絡社會運動理論的提出者Castells認為網絡參與者大多是自發性參與、去中心化、多重網絡性格,參與者會在社群媒體上聲援支持某項一項社會議題(issue),社群媒體使用者按讚、分享,使議題溢散( spill-over),快速觸及很多人,但是,網絡社會運動有時容易淪為『懶人行動主義』,參與者僅止於在網路上活動就結束了。
在阿曼達的事件中,Youtube上的人看到阿曼達托爾上傳自己被霸凌的影片之後,網友在網路上聲援阿曼達托爾,議題開始慢慢成形,處於議題生命週期中(issue life cycle)的潛伏期階段。主流媒體開始報導後,議題便進入上升期,網絡社會運動演變成傳統社會運動,人們發起連署、要求國會議員、意見領袖、司法人員回應(response)民意,加拿大國會便著手制定反網路霸凌的法案。
主流媒體、社群媒體對阿曼達的事件的討論,使網絡社會運動轉換成全國性的社會運動,在議題上升期的階段發揮了媒體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