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 and perfection
Control and perfection

新聞學者認為新聞媒體應該反映民意,可是根據實證研究卻是新聞媒介設定閱聽大眾的議題,而非由閱聽大眾來設定新聞媒體的議題,請問你的看法如何?試申論之。 (25 分)

新聞學者認為新聞媒體應該幫民眾發聲,成為一個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甚至有人提出了近用權的看法,讓人們可以近用公共頻道,不過,實際上,要求新聞媒體成為公共領域很難做到,因為新聞媒體的股權由企業家持有,新聞採訪組織內有內控制度、組織規範,因此,記者撰寫新聞的時候無法完全為民發聲,反倒多是為媒體組織發聲。

因此,學者們進行實證研究的時候,發現到新聞媒體有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的能力,其研究者McCombs 和Shaw認為,新聞媒體可以影響大眾的思考,告訴大眾應該要注意什麼社會事件,而且,新聞媒體也會影響其他家新聞媒體的議題,有媒體間議題設定的效果,出現新聞擴散(news diffusion)的現象,爾後,又有研究者發現,傳統菁英媒體有比其他媒體更為突出的議題設定能力。舉例來說:總統選舉前進行電視辯論之後,菁英媒體、主流媒體可能會先直播,然後,網路上的各大論壇、社交媒體也會出現大量與之相關的評論、貼文。這種跨媒體之間議題設定幾乎成為了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間的常規。

不過,近年來,研究者發現,有時候,另類媒體、社交媒體的議題也可以回流到傳統菁英媒體,此種現象稱為溢散效果(Spill-over effect),若將議題的週期分為潛伏期、上升期、高峰期、衰退期,另類媒體、社交媒體在議題潛伏期的時候,就會率先出現,而菁英媒體、主流媒體會在議題上升期的時候加入報導行列,跨媒體的議題設定就此發生,像是2023年發生的台灣me too事件,一開始只是一些人在網路上爆料一些藝人的行為不檢點,陸陸續續出現更多受害者後,這群受害者在臉書上說自己也被同個藝人傷害,主流媒體就開始大肆報導。

因此,在現在的媒體環境中,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傳統菁英媒體、主流媒體對網路、社交媒體產生議題設定,但也有很低的機率會發生另一種,民眾先在網路、社交媒體上發聲後,議題溢散到主流媒體、傳統菁英媒體上。

 

You Mi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