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her and son in wheat field, child sitting on his fathers shoulders
father and son in wheat field, child sitting on his fathers shoulders

四、若要針對近年興起的網路輿論控制現象,包括如機器帳號寫手、自然語言社交機器人、假新聞等新資訊傳播現象,設計一套數位傳播素養教育課程,你認為課程架構應涵蓋那些面向?主要精神為何?(25分)

媒體素養教育課程設計最早可參考Potter的「媒體識讀認知理論」(media literacy cognitive theory),他於2004年提出此理論時,將認知心理學應用在媒體識讀的課程上面,他認為媒體識讀課程的主要精神是將媒體素養教育的目標定位在人身上,而不是學校、家長或媒體行業,因為是人透過新聞、廣告進行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ng)、透過媒體傳播改變其他人的認知。

Potter更指出,媒體素養課程最重要的是讓閱聽人認識媒體傳播的特性,解釋人如何過濾訊息並從這些訊息中建構意義。讓所有人培養「媒體識讀(或譯為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的能力,以後,閱聽人接收訊息時,能指認出不當訊息,並懂得正確地選用有價值的訊息。

在波特的媒體識讀認知理論中,在設計媒體識讀教育課程時,應涵蓋的範圍包括「媒體內容」、「媒體知識」、「媒體效果」、「現實世界」、「自我」,教師授課時將強調媒體產製內容的知識,以及辨認媒體內容是否是假新聞(Fake news),最後,讓學生知道如何近用媒體(access to media),當自己的權利受到媒體的侵害時,如何進行權力救濟。

我國教育部推行媒體識讀課程,在2023年新版本的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中,也針對近年興起的網路輿論控制現象進行媒體素養教育,課程內容共分為三個面向深化學校教育、擴展終身學習、充實支援體系。

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88728/acae722a-d0d8-4a48-b86f-a7962c905c77.pdf

在深化學校教育面向中,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談到媒體素養課程設計與內容、教學方法與教材、師資培育與進修,該章節牽涉的媒體識讀能力很多,其中,針對網路輿論控制有關的課程內容包括辨識假訊息、正確使用短影音、開設媒體製作課程。在此面向中,希望閱聽人可以在使用手機、電腦的同時,能不被假訊息欺騙。

第二個面向是擴展終身教育,其中與網路輿論控制有關的內容包括推廣「網路守護天使」軟體(NGA)、補助終身學習機構大專院校參與媒體素養相關節目或內容的製作、強化家庭親子及老年人的網路知能。這個面向著重在成人的終身教育,讓家長、老人使用網路時,能夠怎麼樣看待網路輿論,使他們不會傳播假訊息給親朋好友。

第三個面向是充實支援體系,其中與網路輿論控制有關的內容包括結合相關部會與民間團體參加媒體素養教育推動會、鼓勵大專院校培育媒體素養教育人才、定期對學生與國人的媒體素養進行調查、補助民間團體推動媒體素養課程。此面向是教育部著重在與民間團體、大專院校的溝通,並定期調查媒體素養課程推動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