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傳播理論三、請說明數位匯流趨勢與傳播科技發展對媒體素養教育的可能影響,並根據此影響現象,提出一個最適合研究此主題的新聞或傳播學理,並提出以此理論作為研究框架的研究問題。(25 分)
三、請說明數位匯流趨勢與傳播科技發展對媒體素養教育的可能影響,並根據此影響現象,提出一個最適合研究此主題的新聞或傳播學理,並提出以此理論作為研究框架的研究問題。(25 分)
傳播科技發展對媒體素養教育的影響
數位匯流與傳播科技發展對媒體素養造成了一些影響,大致上有五種影響:
一、以往的媒體素養著重在大眾媒體,但因著數位匯流,教學的角度得從大眾媒體(mass media)轉移至新媒體(new media),將媒體素養融合資訊素養進行教學。
二、因著新媒體雙向互動之特性,教師要讓閱聽人了解新媒體是以創用者(prosumer)為主的概念,閱聽人不再只是單純的資訊消費者,同時也是在新媒體上面發布內容、協同生產的創用者,媒體素養課程鼓勵閱聽人近用媒體(access to media)。
三、使用者發佈的內容是虛假訊息(disinformation)、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因此,教師在媒體素養課程當中,也要教導閱聽人思辨資訊的能力,避免閱聽人的認知被假訊息欺騙。
四、在AI崛起的現今,假新聞、AI運算宣傳、同溫層(echo chamber)效應已經成為了民主國家的最大威脅,所以,政府在設計媒體素養核心課程的時候,也要談談AI、大數據可能會帶來的倫理問題。
五、在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之理論中,研究者認為每個人有著不同的資訊技能,導致他們的資訊素養、媒體素養也不同,資訊能力不好的人,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資訊軟體來製作媒體文本,而不願意使用傳播科技。因此,媒體與資訊素養課程也希望能以終身教育之方式提升民眾之資訊技能。
舉一個適合研究新傳播科技對媒體素養教育造成影響的新聞或傳播學理
數位落差一詞最早由「Falling Through the NETII: New Data on The Digital Divide」調查報告所使用,將其定義為資訊擁有者與資訊未擁有者間的落差。隨後,美國積極投入整體改善電腦及網路的使用環境,希望能將社會上存在的數位落差問題轉換成數位機會。
第一層次的數位落差不僅是資訊未擁有者缺乏硬體設備,資訊未擁有者可能也缺乏使用資訊設備的能力。後來,Ezster從數位落差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第二層次數位落差」(Second-Level Digital Divide)的概念,強調了每個人所可使用的網路資源不均等,或是個人的網路技能(online skill)的區別變化。
從「數位落差」理論發想出研究問題
在此,我們想要從數位落差的角度出發,提出兩個研究問題,依序是
一、受訪者的資訊能力怎麼樣?媒體素養能力怎麼樣?
二、受訪者有沒有上過媒體的相關課程?或是上過資訊的課程,如果有,學習的情況怎麼樣?如果沒有,我們要找出受訪者沒有上過課程的原因。
上述四個研究問題的研究目的是要幫助我們了解需要媒體素養課程的人的特徵以及資訊能力,研究者甚至也想要了解他們是否上過媒體素養的課程?如果他沒有接受媒體素養的課程,研究者可以嘗試推薦他們去社區大學或學校學習媒體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