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請說明何謂「議題設定理論」 (agenda-setting theory)與「議題建構理論」 (agenda-building theory) ,比較兩者的異同之處,並請舉實例(如有可能, 請盡可能舉臺灣本地發生的實例)說明之。
McCombs跟Shaw首次提出議題設定,認為媒體有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 theory)的功能,能夠影響閱聽人的想法,而lang氏夫婦提出了議題建構 (agenda-building theory)理論,探討媒體從業人員如何去建構公眾議題。
議題設定理論與議題建構理論皆為重要之公共關係理論,但兩者關注的面向不同,第一層次的議題設定告訴我們要想什麼(What to think),第二層次的議題設定告訴我們該怎麼想(How to think)一個新聞事件,而議題建構則是探討公關人員要怎麼去建構議題(agenda),讓社會大眾感知到這個事件,兩個理論探討的面向完全不同。
兩個理論研究對象也不同,議題設定在意的是媒體對人的影響,研究人如何去想一個議題,而議題建構理論研究的重點是議題,研究議題生命週期、門檻以及媒體如何挖掘和炒作議題,兩者研究對象不同。
兩個理論應用的方式也不同,對於政府、企業公關人員而言,他們的工作是議題建構,而且在建構的過程中,不等同是帶風向或操作民意(public opinions),而議題設定則廣為應用在新聞組織、記者的身上,新聞組織及記者希望自己的報導能讓議題擴散到整個社會、改變社會。雖說公關人員也希望自己的議題能夠擴散到整個社會,但公關人員常常是在企業、政府工作,無法完全控制記者如何報導企業及政府的議題。
去年,總統大選的競選是重大議題,媒體每天報導,議題設定了整個台灣社會,台灣社會皆在關注總統大選,關注藍白合、下架民進黨、美德贏台灣、小草、郭台銘參選、民調等話題,常常是主流媒體先報導之後,網路社群上也出現了討論的聲浪。
偶爾會有議題是被網路社群媒體使用者建構的,台灣和印度簽署MOU開放印度移工來台,但是,社群使用者發現這個政策之後,開始有人建構印度移工性侵、搶奪臺灣人工作的議題,企圖引起抗議的聲浪,阻止簽署MOU,這些議題凸顯了台灣人對印度人的刻板印象及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