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960年代曾經出現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非政府組織也應運而生,而台灣則是在1980年代以後,出現了許多社會運動,促成了解嚴。
社會運動中的非政府組織有兩種,一種是運作行非政府組織,此種組織提供服務給人民,或是舉辦募款、接受委託來協助計畫的推動。第二種則是倡議型非政府組織,此種組織鼓吹或促進理念,以影響政府、公民社會的運作,使國家立法委員在立法時可以考慮到倡議型非政府組織的需求。倡議型非政府組織與社會運動密切相關,他們探討許多的社會議題、帶動議題發展。
非政府組織與社會運動組織的不同
社會運動組織 | 非政府組織 | |
成員 | 參與者 | 組織內的會員 |
組織存活時間 | 短期 | 長期 |
組織運作方式 | 草根、直接參與 | 草根、行政管理 |
領導模式 | 魅力型領袖領導 符號互動 | 董事會 有委員會 |
與政府的關係 | 對抗為主 | 對抗、合作、平行 |
利益關係人 | 其他社會運動團體 | 政府、其他非政府組織、公眾 |
其他 | 魅力型領袖化身為議題代言人 | 專家、委員為議題代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