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者扭康延伸海德的平衡理論,解釋進行傳播中的人們,並以「調和」(Symmmetry)取代「平衡」一詞,認為人們總是試圖影響對方,以達成雙方認知的調和狀態(及平衡或均衡)。
紐康模式同時處理兩個人之間的傳播,他將這兩個人稱為A及B(而非海德的P和O),以及雙方有關的事物X,紐康也認為人們有認知一致性的需要,即他所謂的「趨向調和的持續壓力」。
如果A與B對雙方所關切的事物X有不一致的態度或認知,則A或B雙方都會產生趨向調和的壓力,但這種壓力的大小需視A(B)對X的態度的強度,以及A對B的互動吸引力的大小而定。
紐康的調和理論強調人喜歡與自己看法一致的人為伍,不管如何,人在與他人溝通時,多少會接觸到與自己現存態度不一致的資訊,紐康的調和模式預示,若他人對自己的吸引力要比自己對原本意見的堅持來得強,則人越會改變自己原先的態度,附和他人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