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何種新聞媒介,新聞的來源不外乎由自己的報社或電台記者採訪。由於限於人力、物力、財力的緣故,各新聞媒體無法提供太多駐外記者,因此國際新聞就有賴外國通訊社的供應。
搜集的來源
- 通訊社
- 資料室
- 政府機關
- 個人投稿
- 從網路挖掘
- 從廣告中發掘
新聞蒐集原則
有關新聞素材的搜集可以目的性、計劃性、經濟性的原則蒐集,說明如下:
- 目的性:根據資料室的任務、 資料的價值及讀者的需求而定。
- 計劃性:指有系統地選購資料、有計劃地搜及資料及經長淘汰更新。
經濟性
- 兼顧供求關係
- 了解現藏的資料情況
- 與他報資料室合作
新聞蒐集的類型
新聞記者有關新聞資料的搜集,可以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 當地採訪:各報在當地所做的新聞採訪工作。各報主管當地所做新聞採訪工作的單位,在歐美稱為新聞室(News Room),其主持人稱為市文主任(City editor),在我國稱為採訪組,主持人為採訪主任。
- 外埠採訪:多指本市以外之國內、外各地採訪而言。要採訪外埠新聞,自然得有記者在外埠,才能達到目的。一般來說,擔任外埠採訪的記者,可分為:特派記者、特約記者、駐在記者、特派員、交換記者。
- 資料室:資料室是報社的後勤支援單位,他不採訪新聞,但卻為新聞解釋提供了無限的寶藏,有如圖書館,它提供的材料包含新聞簡報的文字資料、照片、圖片等資料,以提供報社記者撰寫解釋性新聞時所參考。但有些報社仍停留在簡報業務。資料室的主要工作是資料之搜集、管理與運用。
- 讀者投稿:如果沒有受眾的話,新聞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許多受眾會突然闖入辦公室,打電話、投書、發送電子郵件或在公共事件中攔住記者提供新聞。有些受眾會告訴你有關個人的苦惱,有些受眾會描述極其複雜的糾紛,也有受眾會提出優秀的報導。
- 通訊社(News Agency ; News Service):通訊社有如一家新聞百貨商,專門將新聞販售給各種新聞媒體(包含報紙、電台等)。由於報社或其他媒介限於人力、物力、財力之故,因此無法囊括所有地區的新聞,所以必須仰賴通訊社來提供新聞,代表我國的通訊社是中央通訊社。
- 資料供應社(Press Syndicate):資料社也和報社聯合組織一樣,其目的在使一種昂貴的資料經由多家報紙採用,來減輕費用負擔。第一個現代資料供應攝的成立在1833年,專門發佈小說與家事材料。早期的資料供應社以供應小說為主,後來則以連環漫畫為主。
採訪前的參考資料
- 簡報:如果時間許可,記者一定要查看擬採訪題目的相關簡報,如果是記者想問而被問過的問題,便可節省時間,或另找角度重問,或同一問題有所遺漏,在於訪問中追加添補。
- 字典:字典詞彙累的語言工具書,不僅告訴你比話發音,也告訴你出處、用法。
- 百科全書:百科全書的資料特色,在於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比上列字典更具深度,而且查詢方便。
- 電話簿:除了提供電話號碼,還將各行各業的用戶以類別分,記者找到新聞線索時,十分有用。
- 名人錄:名人錄種類很多,對知名人物提供重要資訊,幫助記者了解採訪對象,如果報館資料室的名人錄不全,得要到大學或公立圖書館進一步查詢。
- 期刊各級政府出版物:百行各業的專門刊物,或學術組織出版,或新聞雜誌,記者如果採訪專門性新聞,如醫藥、科技等。除了平日注意時事動態,也要按時翻閱專門刊物。
- 各級政府的出版物:行政院的出版、公告、立法院的每日意識報告,監察院吉斯法院的定期出版、函告等,都是記者的得力線索。
- 官方網站:各級政府、公民營機構、公司行號、甚至個人,多涉有官方或個人網站,記者可上網查詢個該機構或擬定採訪對象之相關基本資料,但要注意其正確性。
- 網際網路:透過在網際網路尋找資料,記者可以很快報導具權威性的新聞報導,從網際網路上的各種資料庫、數字和圖表,可加強新聞報導的正確性和深度。
資料室的主要工作
任何較大的新聞媒體,都即重視資料室之設施與維持。一般資料室多設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工作人員若干人。其工作約分三部分:
資料搜集
包括搜集報紙、期刊、書籍、人物履歷、照片等等。此項搜集,多多益善,以備不時之需。
有效管理
為了使所搜集之材料成為有用之物,則於平日必須有效管理,否則難於需要之時,隨手取出運用。所謂有效之管理,包括下列各項工作:
- 報紙之剪存:除本報外,在選擇若干重要而具代表性的報紙,一同剪輯,分類保存,于累積相當份量時,分別裝訂成冊,陳列備考。
- 文章索引:各種報章雜誌上之文章,而有參考價值者,均做成索引卡片,已被需要此項資料時,查出參考。
- 照片索引:各種報章或雜誌上之圖片,而有存記價值者、做成索引卡價值者,備需要此項照片時,查出運用。
- 照片管理:所有徵集、購得或自攝之照片,不論用過或未用過,而有保存價值者,均與分事、分人裝袋,按筆劃或字母次序保存備用。
- 圖書管理:此項圖書管理工作,除一般書籍必須妥為分類保存外,各種工具書之管理,尤為報紙所重視。譬如:各種詞典(人民、地名、專門名詞等)、百科全書等,必須蒐集齊全,而且必須絕對控制,不能借出,以免需要時無法取用。
運用資料的條件
上述兩項工作,如能做好,則在運用時,就可以按圖索驥,不費任何氣力。運用資料,當然不單單是一個找的出或找不出、找的快或找得慢的問題,者只是一個基本,要適當運用資料,至少要具備下述幾項基本條件:
- 發現運用資料之情境:這要油採、編及資料室本身人員共同負責,資料室人員在知曉某一新聞事件發生時,必須悉心注意可以運用資料的情境,而主動提供與記者或編輯充分利用。
- 融會貫通之敘述:若干資料,一查出即可運用,如照片等事;但有若干文字資料散在各處,必須加以歸納消化後,才能運用。
- 適時之配合:資料之配合,必須適時。要適時之配合,除必須及時發現需要配合之情鏡,及時找出並寫成有關資料外,更需及時刊載,始能達成。
資料室的作用
由於資料室所提供的解釋新聞的材料,當然不限於文字方面,人物照片、圖畫或地圖也是常用的方式,當有一位冷門人物出任某項要職時,你如能找出一張他的人頭照片來配和刊登,那一定會使這條新聞更為出色。再就是,當你報導某一新國家之成立,或戰鬥之進行,甚至於哪個地區發生地震、海嘯等情況時,就需要有地圖配合,不然的話,讀者是無法得到一個具體的概念的。這一切,都需要資料室來負責準備。
通訊社
世界上最早的通訊社,是哈瓦斯(Charles Havas)在1835年於巴黎創辦的哈瓦斯(Havas)社。1940年經法國政府收買,加以改組成為後來的「法國新聞社」(AFP)。
國際通訊社
目前全世界共有五個國際性的大通訊社:
-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AP):1848年,由紐約的太陽報、論壇報、前鋒報、快報、詢問報和紀事商報等六家報紙,為了聯合採訪歐洲船隻帶來的新聞,而創辦了「港口新聞社」成為世界第一家由報業聯合組成的通訊社。1900年,美聯社重新改組,在紐約成立,現成為世界最具規模的通訊社。
- 合眾國際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1897年,斯克利普斯(E.W. Scripps)因不滿美國通訊事業遭美聯社獨佔,而組成斯克利普斯通訊社。1907年,斯克利普斯收買了東部兩個通訊社,合併成為合眾社(United Press)。1909年,赫斯特(W.R. Hearst)為了自己報業的生存,也創立國際新聞社(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s)。1985年,國際社財務遇到困難,因此與合眾社合併為合眾國際社。
- 路透社(Reuters):1851年,由德籍猶太人路透氏在倫敦創辦路透社。1859年,因為使用電報報導法奧戰爭而一炮而紅。1865年,以咖啡罐裝當日新聞,報導林肯被刺兒轟動一時。1926、1941年兩次改組,使路透社成立遠東分社,並獨霸英國新聞事業達60年之久。
- 法新社(Agency France Press;AFP):其前身為哈瓦斯通訊社,是以報導股市新聞而起家的。1940年,被德國佔領併入。1944年,法國政府將其收復,改組成立法新社。1957年,改組為自制團體並由政府補助70%的經費,由法國新聞事業共同合作,以非營利方式經營。
- 里塔社(Russion Infornation Telegraph Agency;RITA):其前身為塔斯社(Tass)。1922年,由俄羅斯總統葉爾欽下令,將塔斯社及半官方的諾佛斯蒂新聞社合併為「俄羅斯新聞電訊社」,簡稱里塔社。
我國主要通訊社
我國規模最大的中央社,已成為一個國際新聞的總匯,他在19個國外單位的五十多位記者,分佈在整個自由世界的重要地點。除中央社外,目前在我國尚有大大小小共260家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