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appy reporter leads a report on the camera on the street.
A happy reporter leads a report on the camera on the street

新聞記者是相對客觀的紀錄者

客觀,一種與新聞報導保持距離的「策略性慣例」,但這種概念常受質疑,認為難以做到、忽略多樣化觀點的存在,以及在衝突中不應如此。然而,大部份記者在評估消息來源及查證事實時,似乎仍保持的某種程度的客觀意識。

新聞記者是調查員

調查報導通常針對有權有勢的個人或組織進行。調查報導產生的方式,是把公共領域現成的資訊,與已經泄露的資訊,以及可能像最多人相關人士打聽來的資訊。目前許多調查報導,尤其是電視上播出的,娛樂的成分多於資訊。

新聞記者是娛人者

記者常選擇有娛樂價值的主題(幽默、演藝、性、動物、犯罪、畫面),以及用有趣的方式呈現新聞報導。

新聞記者對社會帶來的影響

一、言論的守門人

身處今日資訊發達時代,言論廣場係由大眾傳播媒體主持,記者便是民主政治的守門人。

二、偵察環境的斥候

新聞記者講所見所聞供給廣大消費者使用,舉凡氣象報告、物價波動、股市起伏、戰爭暴動等等。

三、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舉凡新產品試用、食物中毒報告、環境污染狀況等,與消費者權益相關消息,均經新聞記者反覆報導與討論。

四、培養團體意識

新聞記者報導新聞以國家、社區做背景之同時,無形當中也擔當培養團體意識的工作。

五、休閒娛樂功能

新聞報導的休閒功能藉由聲音、文字、圖像的表達形式,提供閱聽人娛樂。

六、經濟行為的觸媒

新聞報導經濟資源的開發、消費者的需求,皆有利商人拓展生意,媒體依賴廣告而生存,而閱聽人大多藉由廣告在媒體的刊播作為其消費之參考。

成為新聞記者需具備的條件

  1. 必須是眼明手快的人:需要有一雙銳利的雙眼,行動敏捷,用歷史家的眼光分析事物的因果,用科學家的眼光辨別真偽。
  2. 必須是容易與人接近的人:記者需要有良好風度,而且社交能力越強的人,越能成為出色的記者。
  3. 必須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工作技能的訓練,這是新聞教育必須存在的理由,尤其能注重於公眾的服務。
  4. 必須是有一般學識的人
  5. 必須是有高尚品格的人:對記者的道德標準甚嚴:要有正義感、責任感、同情心、獨立立場、準確、客觀、公正、不涉入事件、俱有爭取新聞自由的決心
  6. 必須是身心健全的人:身體是記者最大的財富,記者跑新聞要有充分的體力與清新的頭腦寫稿。
  7. 必須有新聞鼻:有辨識何種消息使讀者感到興趣的能力,或者是在一條新聞的許多新聞素材中,有辨識哪一材料比較重要的能力,有將手頭的消息整理的能力,有尋找新聞的能力。

美國新聞學教授康培爾(Laurence R. Campbell)和瓦賽利(Roland E. Woseley)兩位學者認為記者要俱有四種資格:

  1. 他必須是心理學者
  2. 他必須是一個聰敏的研究者
  3. 他應該是文筆流暢的作者
  4. 他是一個負責任的分析家

新聞記者的社會意識

新聞記者引導時代精神的走向、趣味、時尚,引導和促成時代精神的形成。其次,當新聞記者自認「社會改革者」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再為特定利益團體服務,因而誤導民眾,走向另一極端、違反社會正義與良心道路。

新聞記者的自我意識

記者將自己的意志、情感、心理、文化背景和思維特徵等投射於新聞傳播活動中,尤其是,其鮮明的個性與獨特的風格,投射於新聞傳播活動中,新聞記者所需要避免的是,那種誤把出風頭、自我表現當作自我意識個性的行為,因為那只會造成個人意志強加于他人,置社會責任於不顧的效果。

新聞記者的受眾意識

新聞記者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及互相的信任、尊重,需要達成以下幾點:

一、了解受眾

必要時,要做受眾調查,目的就是要了解受眾的需要。受眾需要決定於受眾對客觀世界關注的程度,受眾經濟活動、生活水準、教育程度、文化素養越高,社會責任感越強,知政、參政的慾望越高,個人和社會關係越密切,獲取新聞的欲望越強。

二、內容多樣化

與對受眾的了解和適應,新聞記者對新聞訊息的傳播力求多樣化。這是指在特定的時間、空間的條件約束下,新聞記者要加強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擴大訊息的份量,以適應受眾多樣化需求。

三、通俗易懂,生動活潑

新聞記者要力求新聞的可讀性和傳播形式的生動性,新聞內容要通俗易懂,傳播形式要活潑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