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臺灣的電視新聞常常被批評,請說明電視新聞的問題有那些。(10 分)
台灣的電視新聞常有以下的問題,包括商業力的介入、小報化及娛樂化、國際新聞多樣性不足等,商業力的介入是因為台灣沒有反壟斷法案,媒體集中度高,大企業不斷併購其他較小的業者所致,表面上,台灣的新聞台看起來很多,但事實上許多電視新聞台背後的老闆都是同一位,老闆時常會介入電視新聞產製的過程。
而小報化及娛樂化則是因為台灣電視新聞頻道數多,電視台出現惡性競爭的情況,為了爭取收視率,新聞內容偏向腥羶色(sensational),新聞小報化、八卦化以刺激觀眾感官經驗,而不是提升國民的素養。
最後則是國際新聞嚴重不足,根據研究,國際新聞約佔電視新聞的百分之二十以下,主題以國際政治、軍事、影劇娛樂與人情趣味新聞為主,較少報導環境、文化等主題的新聞,而且在報導的區域上,以美國的比例為最高,其次是日本,較少報導其他國家的新聞。
(二)但無法否認電視新聞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請說明電視新聞的影響為何。(10 分)
電視新聞仍有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議題建構(agenda building)的能力,McCombs 跟Shaw發現新聞的議題設定有三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新聞會影響閱聽人認為哪些議題比較重要,第二面向是屬性議題設定,引導閱聽人從記者設定新聞的屬性去看新聞,第三面向則有網絡議題設定,新聞引導閱聽人去檢索碎片化的訊息。
雖說,閱聽人越來越常從網路觀看新聞,但閱聽人依然會在網路上觀看由電視新聞產出的新聞,電視新聞臺如三立、東森、民視、台視仍是閱聽人關注的目標,電視新聞的議題會擴散到整個網路而成為重要的議題。
同時,電視新聞台依然掌握了議題建構的能力,Lang氏夫婦認為議題建構是媒體挖掘新聞議題並加以建構、報導,使他們成為公眾討論的議題,其中,Tankard跟Serverin發現議題建構的過程有六個階段,分別為媒體挖掘事件、透過不同程度、形式的新聞來報導、媒介框架出新聞事件的意義、媒介的觀點影響公眾對於新聞事件的理解、媒介把複雜的事件用簡單明瞭的符號(symbol)系統表達出來,最後一個階段則是著名人士加入談話,加快議題建構的速度。
從議題建構的各個階段來說,電視新聞台比一般人更有能力建構議題,新聞台的記者在跑線、寫新聞的時候就是在建構議題,然後,新聞報導完畢之後,晚上的政論節目又請來著名的人士探討新聞議題,加快議題的擴散,電視新聞透過議題建構的過程來展現其影響力。
(三)若作為政府機關的公關人員,你對於運用電視新聞的影響力有那些具體策略?(5 分)
政府公關人員可以設計多種公關策略,其中,與電視新聞有關的策略包括新聞發佈記者會、新聞稿、提供新聞資料影片、媒體餐敘、邀訪與特稿、政策公聽會、國會轉播頻道等策略。
上述策略皆是為了做好政策溝通的工作,政策溝通著重在回應(responsiveness)民意與履行責任(responsibilty),舉例來說,政府要推動雙語國家政策,部會的公關可以舉辦記者會、提供新聞稿、提供影片等方式,告訴記者雙語國家政策的重點是什麼?讓媒體大致了解政策背後的含義,然後,一些想要深入瞭解的記者就會以特稿的方式訪問教育部長、外交部長,剪輯成專題新聞,然後,我國政府舉辦政策公聽會時,就會邀請記者媒體朋友來了解政策的制定、討論過程。
[…] 四、(一)臺灣的電視新聞常常被批評,請說明電視新聞的問題有那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