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體系

國際體系是國際關係中的一個概念,係指成員國彼此接觸、影響,產生合作、衝突、貿易等互動。國際關係學者可以從國際體系中觀察到幾個要素,他們研究國家行為者的數量、國家行為者的大小、國家行為者的互動、國家行為者的政治系統、非國家行為者的互動。

國際體系除了被運用於研究國家系統外,也應用於國際整合、外交政策及國際衝突。新現實主義學者Kenneth Waltz認為,在觀察國際關係時,應該關注國際體系層面才能分析問題。

 

國際體系的類型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將國際體系分成三種體系:

一、單極體系:由一個超級強權,和數個較弱的成員組成,超級強權主導世界發展。過去的羅馬帝國控制了歐洲的秩序,其餘歐洲國家聽命於羅馬皇帝,歐洲進入一個穩定的狀態。

二、兩極體系:兩個勢均力敵的強權控制國際體系,其他國家得要加入兩個勢力各自主導的陣營。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雙方並沒有發生世界大戰,兩個強權皆會約束自己的行為與盟國的行為,以此避免世界大戰的發生,冷戰時期,美蘇兩陣營沒有直接發生衝突,只有零星的代理人戰爭,世界大致上是和平的。

三、多極體系:數個力量相當的強權,不斷透過合作、競爭,國際問題無法透過單一強權解決。一些人認為現今的世界朝多極體系發展,世界上同時有數個強權存在,中、俄、美、歐盟、日本時而合作,時有衝突,但不至於發生大型戰爭。

冷戰結束後的國際體系發展

冷戰結束後,曾經短暫出現單極體系的狀態,蘇聯解體時,美國在軍事、政治、經濟都有絕對優勢,而且美國繼續維持國際穩定的局勢。

過了一陣子後,國際體系漸漸朝一超多強的多極體系發展,主因是美國出現金融危機,經濟出現衰退,而德國、中國經濟崛起,雖然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初期經濟面臨重大問題,但其政治、軍事實力並未完全消失,目前的世界體系儼然為美國、日本、中國、歐盟、俄羅斯控制的多極體系的世界局勢。

而後冷戰時期還出現另一種現象,區域中的各國紛紛建立區域性的政治經濟組織,這種區域化的組織及活動對於世界局勢也有影響,有些是大國在主導的,如歐盟及北約的東擴、亞太經合會、東南亞國協、非洲經濟共同體、OPEC,這些區域組織也可能成為一個強權,區域組織在區域事務內有主導的作用,而不須聽命於其他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