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Recording with Female Host and Guest

112地特三等傳播理論二、Podcast 是一種新興形式的線上廣播,最早於 2004 年在美國興起。儘管 在全球已有一段時間的發展,臺灣的 Podcast 風潮直到 2020 年才逐漸形 成。許多專家學者將這一年稱之為臺灣 Podcast 的「元年」。請用一個或 兩個傳播理論來預測臺灣民眾對 Podcast 的採用情況。(25 分)

二、Podcast 是一種新興形式的線上廣播,最早於 2004 年在美國興起。儘管在全球已有一段時間的發展,臺灣的 Podcast 風潮直到 2020 年才逐漸形成。許多專家學者將這一年稱之為臺灣 Podcast 的「元年」。請用一個或兩個傳播理論來預測臺灣民眾對 Podcast 的採用情況。(25 分)

 

Podcast在傳播生態大致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其一部分是Podcast平台或頻道提供podcast空間和技術支援,第二部分是傳播方式,Podcast能夠下載、瀏覽或使用RSS方式訂閱,第三部分則是內容生產者,是可以製作Podcast內容並傳播的人,最後一部分則是Podcast的節目,是Podcast主要可以傳播的內容,四個部分共同構成了Podcast生態。

Podcast的內容生產者有想要展示自我和獲得認同的願望,體現出主動傾向的擴散受眾(the diffused audiences)特點,類似於 Abercrombie和Longhurst的觀展/表演理論典範。觀展/表演理論典範包含了擴散受眾(the diffused audiences)、觀展(spectacle)、顧影自盼(narcissism)等概念,並強調媒介景觀的符號化。

擴散受眾(the diffused audiences)意味著在當代的媒介情境下,已無人能不受到媒介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另一方面,受眾即使沒有親身接觸媒介訊息內容。

而台灣民眾從2020年開始成為Podcast的擴散受眾,按照其使用Podcast的程度可分成一般消費者、迷群(fans)、崇拜者(cultist)、狂熱者(enthusiast)、小規模生產者(petty production),在Podcast平台上製作內容的人應該屬於狂熱者或小規模生產者,而聽眾則應該是一般消費者或迷群,而未來的時候,迷群可能也會想要自己生產Podcast節目,傳播自己的UGC內容,會有更多的本土Podcast內容生產者、本土Podcast平台出現。

觀展一詞包含了『看與被看』與『觀看凝視與公開展示』的含義,或可看作為是『主體的觀看』和『被展示觀看的客體』,一般的台灣用戶就聆聽、瀏覽、評論Podcast就可以了,但是內容生產者將Podcast節目放到Podcast平台上供所有人分享,以使自己的『看與被看』的需求能被滿足。台灣的內容生產者可能會聆聽國外的Podcast節目,畢竟國外的Podcast起步較早,內容生產者學習到了他們的形式後,製作在地化的Podcast內容,然後再形成自己的風格、美學。

顧影自盼是指人將自我建構在他人目光的反射(reflection)上,經由他人來建立自尊,想要吸引觀眾敬佩、喜愛的目光,Podcast的內容生產者用聲音來自我表達,然後期盼他人的訂閱和讚賞,藉以建構、實現自我認同。將來,台灣的Podcast的內容生產者也會從聽眾的反應中尋求認同,從留言、網路新聞的報導來審視自己的作品,爾後,Podcast的生產者也會與其他的Podcast生產者交流,變成一個圈子,從其他專業Podcast生產者得到自己作品的建議,反覆地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