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何謂業配新聞業配新聞有何爭議?記者對於業配新聞的影響可以如何處理?(25 分)

業配新聞屬於置入性行銷的一種,Balasubramanian認為置入性行銷是一種混合訊息(hybrid message),混合了廣告與公開性(publicity),是透過付費的方式將品牌產品置入於電視或電影中以達到影響閱聽大眾的目的,大眾在不瞭解商業企圖的情況下受到影響。

置入性行銷主要是針對非新聞的影視產品來進行,但是在台灣,卻有廠商進行直接已付費方式取得新聞版面或時段,將這些有價訊息提供給閱聽人,因此,學者將這種新聞置入性行銷行為稱為「業配新聞」。

業配新聞的爭議在於業配新聞使記者無法客觀中立做報導,也違反了利益迴避原則。

一、記者無法客觀中立的做報導

資本主義的商業邏輯與新聞的客觀中立原則背道而馳,難以同時做好兩者。記者想要中立客觀的做報導,但是業務部則希望記者幫廣告主講好話,不要講負面訊息,然後,記者在業務部的壓力也不得不服從。

二、違反利益迴避原則

業配新聞違反法律,又違反利益迴避原則。一些長官就會希望記者報導老闆或親戚、朋友、廣告主的新聞時,不要放負面消息,以免影響到老闆及廣告主的利益,此舉完全違反利益迴避原則,傷害了媒體的社會功能。

當記者接獲業配新聞的時候,由於擔心業配新聞可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可以採用「公開文本」的馴服策略及「隱藏文本」的抗拒策略來處理。

James C. Scott在研究身份弱勢的人面對長官、老闆的權力支配時,生出了兩種應對方式:檯面上的「公開文本」的馴服策略、檯面下的「隱藏文本」的抗拒策略。

因此,研究者也針對記者對於業配新聞的「公開文本」馴服策略、「隱藏文本」抗拒策略進行分析,發現記者可以以下列的方式處理業配新聞,藉此降低業配新聞造成的影響。

一、以版面、節目時間有限為由拒絕使業配新聞的版面太大、時間長度太長

二、記者將業配新聞工作推給業務部、廣告部,叫業務部自己處理。

三、敷衍應付:隨便做做業配新聞,抄舊的稿子、公關稿交差了事

四、藉路人的口批評廣告主的產品

五、模糊置入重點:記者在採訪、提問時,刻意不讓廣告主談到太多置入的產品的優點,淡化產品訊息

六、問刁鑽的問題:媒體的社會功能是監督,因此,記者還是從監督者的立場去提問刁鑽的問題,以此做平衡報導。

六、在剪片時動手腳:長官會刪除業配新聞中的負面訊息,但記者在最後播出前,又把負面訊息加回去。

七、記者先做廣告主的正面報導,過一段時間後,又再播出監督廣告主的負面報導。

八、將廣告主的產品與其他同類型的產品放進同一則新聞,做成一篇生活資訊的報導。

九、利用一些寫作技巧將新聞的置入性降低,像是「反諷法」、「平衡報導法」、「修辭法」,讓業配新聞變得更中立,而不是一昧地講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