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說明假新聞(fake news)、不實訊息(disinformation)與錯誤訊息 (misinformation)的差異。請舉一則假新聞為例,說明壓制資訊操弄的可能途徑。(25分)
美國新聞信任研究機構First Draft研究員Wardle使用「錯誤訊息」或「虛假訊息」(misinformation/disinformation)描述了他們的差異,虛假訊息(disinformation)為帶有惡意、企圖欺騙、刻意傳播的訊息,而錯誤訊息則是因著查證不周而寫錯的訊息,兩者的傳播目的不同,而Tandoc, Lim, & Ling檢閱文獻之後,認為「假新聞」(fake news)是含有「虛假訊息」或「錯誤訊息」的新聞,可以根據「事實性程度的高低」與「有意欺騙程度的多寡」來判斷是哪一種「假新聞」。
假新聞案例:教召沒到就會送軍審、偷吃早餐構成抗命罪
賴清德3月13日宣布未來將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一旦現役軍人觸犯《陸海空軍刑法》的軍事犯罪,將交由軍事法院審判。此事攸關軍事審判重大變革,是可受公評的公共政策。
有傳言稱教召沒到就會送軍審、偷吃早餐構成抗命罪,都會被軍法審判等。
針對教召的規範,依據後備軍人管理規則規定,後備軍人直到入營後,身分才從平民轉換現役軍人,因此後備軍人收到教召令時,若沒有入營報到,屬於妨礙兵役行為,適用妨害兵役治罪條例處罰,而非陸海空軍刑法,也不適用軍審。
依陸海空軍刑法規定,「構成抗命罪」是指違抗與軍事命令相關的指令;若違抗的是與軍事無關的行政命令,則不屬於刑法處罰範圍,不適用軍事審判,如不參加與軍事訓練無關的周會、軍人無照駕駛等。網傳「教召不到」、「偷吃早餐」、「官兵被訓話時握拳」均非屬違抗軍事命令,屬於行政處罰,並不會面臨刑責。
壓制「資訊操弄」的可能手法
上述的假新聞與軍事有關,傳播者可能企圖要引起台灣人對於軍事的不滿,在戰爭的時候,臺灣人就不想配合軍隊的指揮。
因此,要反制「軍事類」的假新聞,國防部安全研究院提出反制軍事假新聞的做法包括:
一、提昇全民媒體識讀能力,在學校教育、終身教育體系當中加入媒體素養的課程
二、現行的軍事新聞處協調外交部與駐外武官,以柔性的訴求引起全球對武力暴行的反感,讓國人與世界看到敵國霸道的惡行。
三、推廣事實查核,透過網站、APP澄清假訊息
四、進行全民國防教育,目前全民國防教育僅限於政府部門訓練,且時間不長,若能進入社區則更好,全民國防教育會提到反制認知作戰的手段、假訊息識讀能力。
五、培養媒體素養種子教師,教師會透過工作坊、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媒體素養。
六、即時更新軍事新聞網站,目前有「臺海周邊空域空情動態」、「解放軍即時動態」讓國人了解最新共軍動向與政治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