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何謂「沉浸式新聞報導」(immersive journalism)?請說明沉浸式新聞之特徵與優缺點,並詳述沉浸式新聞如何影響記者角色。
沉浸式新聞報導(immersive journalism)一詞在VR科技興起後經常出現,強調使用者的沈浸體驗。沉浸式新聞報導允許使用者以第一人稱體驗事件與故事本身,並可親身造訪不同地點,創造社會臨場感(Social Presence)。
沉浸式報導分成兩類,第一類是360度全景影像,其特徵是閱聽人可以看到畫面中的任何角度,閱聽人像是現場體驗事件,第二類的沉浸式報導的特徵則是創作者參考真實事件和現場收音,但用電腦建模(cg-vr)所做的互動新聞作品,觀看者可以在VR內移動、使用VR內的物件,閱聽人在此種VR報導裡有較強的互動性,可掌控全局。
沉浸式報導的優點是記者可以報導更深入,VR科技使報導獲得更深入的視角,並且更接近真實,但是要特別注意一點,報導更接近真實不等於更客觀,因為沉浸式報導的記者無法把自己從報導排除,閱聽人認知的框架(frame)還是受到記者的框架影響,因此,沉浸式報導的缺點就是記者的存在會影響客觀性,記者會在新聞中說話,告知新聞內容與提示閱聽人該觀看什麼方向。
而沉浸式新聞的出現使記者的角色改變,以前,記者去採訪,自己先身歷其境,用文字、影片等符號系統去轉達,記者有寫作、錄影、剪輯等技能就可以勝任,但是沉浸式新聞允許閱聽人直接參與,以第一人稱參與,記者成了新聞敘事中的人物,為了要說好故事,記者除了寫作、攝影技能外還要另外學3D、互動設計的知識,才能夠勝任沈浸式新聞報導的工作。
一般認為,CG-VR新聞是以Nonny de la Peña製作的更深的沉浸新聞(deep immersive journalism)–《洛杉磯的飢餓故事》(Hunger in Los Angeles)作品為開端。
Nonny de la Peña 的另外一部3D 建模作品《使用暴力》(Use of Force),內容則是說明在墨西哥和美國邊境,一名偷渡者遭巡邏員槍擊的新聞故事,記者訪問目擊者所見所聞整理而成。而在她的《敘利亞計畫》(Project Syria)作品中,她則嘗試用動畫與 3D 建模的形式,將觀看者帶到遭受攻擊的阿勒坡(Aleppo)現場,感受兒童因此飽受飢餓所苦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