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闡述公民新聞之核心概念與特性,並以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為例, 說明公民新聞在臺灣之推動與發展,以及公民新聞如何發揮社會功能與展現其特性。(25分)
公民新聞學(public journalism)的核心概念為公民參與產製新聞,記者可以在公民新聞媒體、自媒體、社群媒體直接發表自己的報導,不受傳統新聞組織、編輯的守門(gatekeeping) ,也不受市場化的商業媒體邏輯影響。公民新聞的特性為公民新聞企圖達到直接民主的境界,讓人民不透過他人也可以暢所欲言,對公共事務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議。
2007年4月30日,台灣第一個公民新聞網站peopo成立了,當時,peopo有別於傳統新聞媒體,歡迎所有公民參與,並強調使用者交流並分享,達成公民的培力(empower),推動台灣公民新聞學的發展。
Peopo公民新聞網發揮民主參與與促進多元化的社會功能,許多公民記者對於主流媒體的市場導向新聞(market-driven journalism)感到不滿,便以peopo作為另類的發聲管道,像是漂泊新聞報導就是三個遊民在peopo上發表新聞,他們不滿被主流媒體錯誤地報導,便自己透過peopo來更正媒體對遊民的刻板印象,讓社會大眾看到主流媒體上不太可能出現的遊民觀點,讓社會觀點更多元化。
peopo除了讓民眾可以上傳報導,也持續得在台灣各地推動公民新聞學的理念,公民記者過去不一定有做新聞的經驗, peopo便在社區大學、NGO組織辦工作坊,提升公民記者的攝製技能、產製知識,記者們在學習製作新聞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強化了他們的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能力,尤其是在現今假新聞(fake news)氾濫的時代,公民若能理解新聞的產製、查證原則,就比較不容易被假新聞、假訊息(disinformation)欺騙。
公民新聞的特性是達成公民傳播權的培力,傳播權的實踐是要讓閱聽人除了具有解讀與消費文本的能力之外,也要讓閱聽人從資訊生產 -消費的關係改變成有資訊與文化生產能力的主體。閱聽人一開始成為公民記者的時候,會有一些不習慣,去記者會的時候還會遇到消息來源或專業記者的質疑、排斥,採訪難免會感到失落,poepo會舉辦聯誼或是「公民記者回娘家」之類的活動,請資深公民記者來分享經驗,鼓勵新手記者持續發表新聞,隨著發表報導的次數越多之後,公民記者也會對自己更有自信,而認為自己是有力量可以改變社會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