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tional tents of native Americans
Traditional tents of native Americans

四、新聞傳播機構在社會具有不同的角色與功能,因應多元文化社會與閱聽眾不同族群語言之需求,請以族群電視頻道為例,說明族群新聞有何特性,並請舉例說明族群新聞可發揮的社會角色與功能。(25分)

 

從Kincheloe & Steinberg的多元文化觀點來分析新聞傳播機構,研究者主張多元文化有「保守」、「傳統自由主義」、「多元論」、「批判觀點」以及「左派基本主義」等五種類型,台灣的新聞傳播機構較偏向保守派,多以著漢人的觀點為主流意識形態(ideology)製播節目,企圖讓新移民、客家族群、原民族群融入漢人社會中。因此,政府設立族群電視頻道,維護族群多元性。

以原住民新聞報導為例,產製族群新聞時有擴充市場、重視個人平等、納入少數族群議題、增進對少數族群及其議題的瞭解和尊重的特性。

擴充市場認為族群新聞不以同化論之觀點製播,原住民中有不同的族群,族群新聞仍需尊重其差異,因此,原民台製作族語新聞時,將主播與各族族語播報新聞。

而新聞應該重視個人平等,族群新聞把報導對象當成一個獨立的個人來對待,不強調其性別、種族、年齡,藉此打破社會上對原住民所建構的刻板印象,原民台在報導社會或犯罪新聞時,應避免在報導中提到嫌犯的種族或族群背景及地區。

原住民新聞也廣納少數族群議題,除了主要的十六族以外,其實還有其他少數族群,記者應體察少數族群在社會上的存在地位,並將少數族群的議題納入新聞報導。另外,記者也可以與少數族群共同生活、相處,以深入瞭解居民們的想法、生活型態、世界觀、風俗習慣。原民台有個ila跟土地學做飯節目,邀請不同國籍的媒體人到不同的地方體驗原住民文化,品嚐海小米、苦螺、檳榔、飛魚等美食,而記者向族群專家請教他們希望自己如何被報導、稱謂與描述,以示尊重。

 

最後,族群新聞有打破刻板印象、批判優勢權力、增加少數族群的傳播近用權等角色與功能。主流媒體報導少數族群常帶有刻板印象和負面偏見,而族群新聞則可改善此現象。台灣的族群新聞較少批判優勢權力,但美國則不同,舉例來說,1967時發生非裔美國人的集體暴動,在此事件後,成立肯納委員會來研究原因並提出對策,非裔族群指出新聞媒體總是以白人的觀點看問題,呈現的是白人的世界,對於非裔人事的報導淪為走馬看花,隱含著種族歧視的痕跡,由此可見,族群新聞也可以發揮批判優勢權力的功能。

最終,族群新聞最重要的功能是保障少數族群的傳播近用權,大眾媒體為了製播族群新聞,需要聘用來自少數族群的記者,以真正呈現少數族群的想法或意見,此舉保障了少數族群的媒體近用權,也同時避免媒體使用刻板印象的語言和標籤傷害少數族群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