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woman, phone and night in city with smile on social media, app or communication on travel, to
Black woman, phone and night in city with smile on social media, app or communication on travel, to

四、 「媒介化(mediatization)」理論的內涵為何?(5 分)試說明科技和政治對「媒介化」現象的影響。 (20 分)

媒介化(mediatization)理論由丹麥學者Hjarvard提出,其理論內涵為媒介化是一種過程,該理論是用來觀察傳播媒介對社會與文化產生驅力,而改變了社會與文化的內涵,其相關的議題包括勞動媒介化、休閒媒介化、政治媒介化等。

而科技更是媒介化的最大推手,廣播及電視科技出現後,統治階級透過廣播、電視將意識形態(ideology)傳播出去,納粹的希特勒和他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深諳此道,他們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將暴行合理化,若沒有廣播、電視媒體的推波助瀾,很難快速地將意識形態推廣出去。

政治也影響了媒介化的過程,政治人物遵循媒介邏輯(media logic)與選民互動,導致政治新聞變得娛樂化、世俗化、民粹化,Schulz提出政治對媒介化的四個影響,四個影響包括延伸(extension)、取代(substitution)、 交融(amalgamation)、遷就( accommodation)。

延伸的概念如同麥克魯漢的肢體延伸論一般,政治活動透過媒介延伸到大眾面前,民眾透過媒介了解、參與政治。而取代(substitution)意味電腦中介傳播(CMC)取代了一部分的人際溝通功能,政治人物透過網路宣傳理念,組織網路社會運動,而交融(amalgamation)則是人們產生了媒介依賴(Media dependency),使用手機、網路了解政治新聞。遷就( accommodation)是媒介化最嚴重的問題,政治人物企圖掌握媒體,建立良好的公共關係( public relation),贏得選舉,而不懂媒介的政治人物,即便是有足夠的專業能力,也難贏得選舉。

上述是Schulz談到政治媒介化的影響,政治與媒介互相影響著,但這不代表政治的核心功能改變,傳統的政治實踐仍保有其自主性格,仍舊由精英所掌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