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resentation of a bionic super human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parts

110高考三級四、創新傳佈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係指一項新的事物或新的觀念思想在社會結構中傳播 擴散,請就芮恩(Ben Ryan)、葛羅思(N. Gross)、羅吉斯(Everett Rogers)等學者所提出 的觀點談談創新—決策之過程,包括前置條件、傳播各階段與管道之影響因素及其傳播行為 (以圖示並加以說明當更清晰)。您也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為例補充說明之。

四、創新傳佈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係指一項新的事物或新的觀念思想在社會結構中傳播擴散,請就芮恩(Ben Ryan)、葛羅思(N. Gross)、羅吉斯(Everett Rogers)等學者所提出的觀點談談創新—決策之過程,包括前置條件傳播各階段管道之影響因素及其傳播行為(以圖示並加以說明當更清晰)。您也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為例補充說明之。

 

創新傳布的前置條件

創新傳佈理論結合了Ben Ryan、N. Gross、Rogers的論點,創新-決策的過程變得更完整,其前置條件為先前經驗、覺知的需求、創新程度、社會規範。

  1. 先前經驗:指使用者以前曾使用相似的科技產品,其習慣會影響到使用新科技的經驗。
  2. 覺知的需求:是指使用者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在此情境下認為自己有使用新科技的需求。
  3. 創新程度:指使用者的消費習慣影響到他接受新科技的能力。
  4. 社會規範:新科技被發明的時代當下,社會背景、規範都會影響到使用者的決策。
  5. 個人的變數:對新舊事物變遷的態度、社經地位、傳播行為、口耳經驗

 

傳播管道之影響

傳播管道分成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不同管道造成的差異反映在消息流動方向、傳播情形、速度、傳播效果層面。

  1. 消息流動方向:在新事物的傳播上,大眾傳播多為單向,回饋(feedback)量較低。人際傳播為雙向,回饋量較高。
  2. 傳播情形:大眾傳播是透過組織的間接傳播,人際傳播為面對面傳播
  3. 速度:大眾傳播較快,人際傳播較慢
  4. 傳播效果:大眾傳播較難改變認知,人際傳播較能改變態度和行為。
  5. 同質性、異質性:創新傳播者與接受者同質性越高,則彼此的互屬感及移情能力越強,越容易成功

傳播的過程及其傳播行為

在上述的前置條件達成後,使用者會進入創新-決策過程,創新-決策過程包含五個階段:知曉(knowledge)、說服(persuasion)、決定(decision )、執行(implementation)、確認(confirmation)。

一、知曉(knowledge)階段

人們知道新事物的存在,並用有相關程度的知識,使用者的特質會影響到知曉階段的發展。社會地位、人格、傳播行為足以影響使用者知曉階段的行為。

二、說服(persuasion)階段

使用者對新科技產生好奇,新事物的特性會影響說服階段的發展,這些特性包括新事物的相對利益(reletive advantage)、相容性(compatibility)、複雜性(complexity)、可試用性(trialability)、可觀察性(obervation)。

三、決定(decision)階段

使用者在此時選擇採納或拒絕新科技,採納與拒絕是影響這個階段的因素,使用者一開始接納新科技後,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生新科技的問題太多了,於是就改變成拒絕立場。

四、執行(implementation)階段

人們將第三階段的態度轉換為執行行動,決定個人或組織要採納或拒絕新事物。

 

五、確認(confirmation)階段

如果使用者選擇採納新科技,就會蒐集有利的資訊來強化自己所做的決定。但也有可能是他接觸到不利的資訊,而一改之前接納的態度,轉而拒絕新科技。影響此傳播階段的因素是媒體資訊與說服的效果。

 

 

生活中的例子

以人們採納VR為例,使用者一開始知曉(knowledge)VR科技,並且發現VR可以做出許多好玩的事,被朋友說服(persuasion)後,買了一個便宜的VR眼鏡來試玩,試玩的過程中,使用者戴上VR眼睛玩了一小時後,發現自己會3D暈(Motion Sickness),就做出放棄採納VR的決定(decision)並執行(implementation),但是,該為使用者找到了可以解決3D暈眩問題的方法,確認(confirmation)該解決方法可行,就重新接納了Vr眼鏡,此為創新 – 決策的過程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