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men recording a talk show at home

104高考傳播理論二、當前臺灣地區電視政論節目有何特點及令人憂心之處?請列舉實例綜合評論之。

二、當前臺灣地區電視政論節目有何特點令人憂心之處?請列舉實例綜合評論之。

課P262

以Habermas的理想的溝通情境分析政論節目,理想的溝通情境大致上有以下之特點:

  1. 任何人都可以參加
  2. 有平等的言論權利
  3. 客觀理性,不受干擾
  4. 溝通的目的是找出「較好的論證」
  5. 免於政治經濟力的壓迫

 

台灣政論節目的特點

由此理想的溝通情境分析政論節目之框架,發現到台灣政論節目的特點:

一、許多電視台都有政論節目,成為熱門的節目類型。

二、政論節目除了談政治之外,也談經濟,甚至還會談外星人(???)。

三、節奏緊湊,節目都是剪輯談話性節目精華的部分,給予觀眾最有趣的談話內容。

四、富戲劇效果,主持人與來賓講話手舞足道,使靜態性的畫面變得動感。

 

台灣政論節目之不足

台灣的政論節目有一些令人憂心的問題,其中包括:

一,政論節目造就了名嘴,這些名嘴過去當記者的時候會對事件進行客觀報導,但是成為政論節目名嘴後,反而用了斷言式的新聞風格,或是政論節目的來賓背後有著同樣的政治立場。在Habermas的理想的言說情境中,溝通首重理性、客觀,因此,希望政論節目來賓可以理性地進行論述,進行溝通、批判與思辨。

第二大問題,政論節目中,名嘴們遵循著媒介邏輯的行事說話,媒介邏輯的概念由Altheide & Snow提出,媒介邏輯認為電視節目以娛樂形式(entertainer format)存在,要有畫面、節奏要快,要抓住觀眾目光,製造衝突爆點。政論節目的製作人需要先想好腳本,受訪者可以揣摩而應付主持人,主持人與受訪者均按照腳本演出,使政論節目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

台灣第三大問題則是政治媒介化(politic mediazation),丹麥學者Hjarvard (2004: 48) 為「媒介化」下定義:「媒介化隱含社會與文化行動,逐漸披上媒介的形式。而政治也可以受到媒介化的影響,政治人物上政論節目的時候,將過往的閉門政治協商公開,大眾、政治人物、組織、企業透過媒介來了解政治、參與政治。

不過,雖然政治媒介化使政治比過去更透明,但也使政治人物以更精细的媒介操作手腕,投合媒介邏輯的表達的形式、內容及語法等,創造媒體聲量,然後網路上的民眾又會以迷因、UGC內容的方式將該政治人物的內容傳播出去,這導致人們在選舉時往往容易選出常出現在媒體報導上的人,而那些不善於公關的政治人物則難以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