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比較分析美國與中共在東南亞地區的競逐與合作情形。(25 分)

二、試述最近北韓飛彈危機的形成原因與可能解決之道。(25 分)

北韓發展核武的問題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7029/6/300306.pdf

 

北韓研發核武的意圖,可分國內與國外兩部份:在國內層面方面,由於金正日的魅力遠不及其父親金日成,因此為了在其國人面前塑造強人形象,以及在變數極多的國際社會中鞏固其自父親沿襲而來的統治權並且爭取外援,金正日決定積極發展核武,把核武視為外交談判的籌碼,以此要脅美國等東北亞其他國家,希望諸國可以與北韓簽訂互不侵犯的雙邊或多邊條約。如此一來,既可以維持北韓政權的穩定,又可以利用條約換取外國的經濟援助。此外,面對國內長期的飢荒以及經濟問題,金正日擔心無法掌控民心,人心會漸漸往南韓靠攏,在這樣的時機下,金正日以面臨外在威脅為由,期望國內民眾同仇敵愾,一致對外,使其可挪用大筆國家經費至核子研發上,而無須擔憂國家內部會產生暴動,一方面能掌控國內情勢,另一方面也能迫使日本和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提供經濟以及技術的援助。再者,相較於南韓而言,北韓可挪用的軍費不到南韓的二分之一,且在國民生產毛額極低的情況之下,過多的軍費對國民以及國家都是負擔,因此金正日選擇直接研發核武,而不是每年漸進式地擴充傳統軍備。

在國際層次上,由於北韓長期處於孤立,美國又不時威脅以「外科手術的方式消滅北韓政權」,因此為爭取在國際場合的發言權,北韓決定發展核武,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使其能和美國與日本等兩大資本主義平等對話。金正日積極發展核武,希望藉由核武特有的嚇阻力量,迫使他國承認北韓的政權,並且與北韓建立平等的雙邊關係 。3

目前一般認為北韓之所以發展核武乃 是基於「戰爭邊緣策略」
(brinkmanship),希望以核武為談判籌碼,換取北韓的生存空間與國際地位。然而,也有學者認為金正日發展核武的首要考量並非擠入核子國家之林,而是「維持現任政權體制」,並認為北韓之所以罔顧 1994 年「核子框架協議」,持續發展核武,不惜造成第二次北韓核武危機,李明教授對於北韓發展核武的原因,提出以下看法: 第一,北韓把核武視為談判的籌碼,使周遭國家不得不有所顧忌,因此可近一步達成「訛詐」的目的。

其次,由於南韓舉凡國際地位、經濟發展都遠勝於北韓,因此北韓把核武視為最後南韓若合併北韓時的「殺手鐧」。

第三,核武可用來抵抗東北亞各國對平壤的施壓,使北韓政權立於不敗之地。最後,北韓擠進核子國家之林,可提升其國家地位,驕其民眾,更進一步鞏固金正日對北韓民眾的統治。因此可見北韓認為發展核武對其是件利多於弊的選擇。6

綜觀上述看法,可發現北韓發展核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打「核子牌」:

利用核武換取發言權,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藉由核武換取他國的援助;靠核武維護自己的政體。後冷戰時期,對於東歐等共產政權的瓦解,北韓朝鮮勞動黨也深感威脅。對於這些政權瓦解的國家,北韓朝鮮勞動黨認為有部份原因出於這些國家與其執政黨無法長期建立獨立自主的形象。7 因此,為了鞏固政權,金正日率朝鮮勞動黨走向以建立國家主體性為方針的北韓社會主義路線,其中的國家主體性(juche)思想包含,思想上的主體性,政治上的自主性、經濟上的自主性以及國防上的自衛性。8 由金正日積極建立國家獨立自主地位的作為,可見北韓發展核武的原因與決心發展核武可使北韓國家能見度提高,有助於北韓在國際上的發言,提升政治上的自主性。

此外,武器研發現代化符合北韓國家主體性思想中的增加國防自衛性,而現代化武器當中,又以核武最具代表性。因此金正日研發核武的行為,反應其鞏固北韓社會主義思想與其自身政權穩定的迫切需求。

 

聯合國北韓的制裁

北韓的核武試爆及飛彈試射,已引起美、日各國公開譴責,並在聯合國提案,通過譴責北韓決議案。日本並且對北韓採取經濟
制裁,下令北韓船隻禁止進入日本港口。

2009年6月2日,聯合國通過1874號決議案制裁北韓,包括:

一、武器禁運:全面禁止北韓出口各種武器以封鎖其外匯收入來源、禁止北韓進口小型武器和輕型武器以外武器、會員國如販賣或提供小型武器給北韓,需五天前通報安理會。

二、船隻臨檢:各國有權在公海檢查涉嫌裝載禁運品進出北韓的船隻,並有權扣押禁運品。

三、金融制裁:限制可用做導彈與核武計畫的金融交易。

 

北韓對此一制裁回應更是強硬,平壤方面宣稱絕不會放棄核計畫,並且要將現有的鈽原素「全面核武化」,重新啟動濃縮鈾程序,且不排除以軍事行動報復外界對北韓的封鎖及對船隻的攔檢。

北韓核武造成的影響

北韓成為核子國家,對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意義不只在於一個「核子俱樂部」的新成員,而是北韓願意向任何付費國家販售核武,使世界籠罩在核武擴散的陰影中,這對於國際安全的威脅與震撼遠大於單一個北韓擁核的事實。美國等國之所以擔心與反對北韓擁有核武,其原因在於:
(一)若是姑息北韓擁有核武,等於讓東北亞地區陷入軍備競賽的危機,破壞東亞地區,甚至是亞太地區的權力平衡。日本和南韓在北韓擁有核武的情況下,必定會重新審視自己研發核武的必要性,若是日本與南韓真的成功研發核武,再加上原本就已經擁核的中共,如此一來,美國將無法有效掌控東亞地區,而且就目前東北亞地區政治角力劇烈的情況下,每個國家都擁有核武,將使東北亞地區成為影響全球安全甚劇的地區。
(二)北韓擁核等於是挑戰禁止核武擴散條約(NPT),將造成全球核子擴散的問題。身為全球超級強權的美國,自然不會坐視這樣的情況發生。

(三)由於北韓與伊朗等美國所謂的「邪惡軸心國家」關係密切,這些國家又常與恐怖主意劃上等號,因此美國認為即使北韓沒有直接使用核武的意圖,但若北韓將這些核武販售給恐怖份子,或和伊朗等對美國有高度敵意的國家進行核子技術交流,那這些核武恐將對危害美國安全。

 

從新現實角度看北韓核武危機

東北亞地區國家在解決北韓核武問題時仍基於「新現實主義」的說法,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六方會談」。「六方會談」自 2003 年起,已召開六輪談判,雖然會談中偶達成重要協議,但對於會談的終極目標,即達成朝鮮半島無核化,尚須多方努力與協調。

由於美國與北韓長期互相猜忌的關係,雙方往往對於對方是否有誠意而存疑,雙方都拒絕當先行動的一方,害怕自己動了第一步,對方卻無動靜,導致自己吃虧。

 

「會談」本身雖屬於「新自由制度主義」的「國際建制」範疇,但若深究六方會談的內涵與各國權力運作,不難發現與會六國仍以「國家自利」為出發點,把會談視為提升自己國際發言權與影響力的地點。「新自由制度」主義所稱的「國際合作」乃建立在合作各方皆有「合作」的共識之下,認為合作所帶來的共同效益大於一國單打獨鬥的利益,在此基準點之下,國家合作才有意義。然而,若稱
「六方會談 」為一項「國際合作」則有失精準,其原因在於各國並非真心覺得合作優於其他選擇而合作,相反地各國只是表面上合作,但背地仍是試圖牽制其他國家,避免其他國家成為東北亞地區的潛在霸權。而且就心態與共識上,美國與北韓的想法差距甚大,美國認為所有進一步的發展,如與北韓建立正式關係,進行雙邊對話等,都必須基於北韓願意放棄一切核子研發行動;但北韓則認為只要接受原子能總署檢查,證明北韓和平發展核子的動機,就能逐步成為「核子國家」,這和北韓以主權國家身分與他國建立關係並無衝突之點。

美國與北韓這種「錯不在己,堅持己見」的做法,使得六方會談流於形式,再加上美國與日本擔心「崛起的中共」掌控亞太地區,因此藉由美日同盟牽制中共。美國一方面希望中共能在六方會談負起說服北韓的角色,另一方面又密切關注中共,避免中共獨大,成為操控會談結果的大國。此外,俄羅斯之所以加入六方會談,也非基於「國
家合作」的立場,俄羅斯在「三邊會談」時代即嚴正抗議美中排擠俄羅斯的做法,因此俄羅斯加入六方會談的動機可合理被視為避免自己被邊緣化和重振俄羅斯國際影響力。目前六方會談與會六國中,只有南韓的立場最堅定,也是真正認為「合作」勝於其他方式的國家。南韓自金大中總統的「陽光政策」以到之後盧武炫總統的「和平與繁榮政策」,目的都在於與北韓交好,因為南韓深曉和平
的兩韓關係以及化解北韓敵意有助於南韓的國家安全與生存。

 

新自由主義對北韓核武的看法

對於「條約」與「協商機制」等國際建制的代表物被視為是北韓務實外交方針下的產物,是用來換取國家利益。這對於強調「國家合作必要性」的新自由制度主義而言,無疑是一大諷刺,也說明新自由制度主義在東北亞地區的施行仍受到新現實主義假設的限制。

雖然 1994 年美國與北韓雙邊簽訂的《核子框架協議》後因美國發現北韓並未停止核武研發而告終,但這個協議仍開啟美國與北韓雙邊互動的新里程碑,打破冷戰時期對立的局面,證明意識形態矛盾的雙方,可在國家利益導向下進行合作,建立約束彼此的規範。

套用基歐漢的「複合相互依賴」理論假設,北韓核武研發議題已經跳脫傳統單一國家間的外交互動,因為這已經不僅僅是北韓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還要加上對全球安全的影響,因此國際原子能總署、聯合國安理會等國際組織也積極介入此事件。此外,雖然北韓核武研發對於軍事安全有極重大的影響,周邊國家也對此深感關切,但是北韓核武研發可能對東北亞地區帶來的環境傷害,造成美國與南韓、美中或日中經濟關係的影響,以及北韓政權如果真的瓦解所帶來的難民潮,這些議題和軍事安全議題一樣,都深受周邊國家關注,也證明「複合相互依賴」理論中假設「國家議題不再有層級」的看法。

再者,目前相關各國解決北韓問題也不再只是利用武力手段,而是加上經濟制裁等方法,如北韓在 2006 年 10月核子試爆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決議案,即是採經濟制裁為主,這證明基歐漢「後冷戰時期,由於各國互賴程度增加,國家逐漸不再採武力為解決爭端的唯一方法。」

 

北韓核武入憲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2024004653&sysid=%2C&q%5B0%5D.f=*&q%5B0%5D.i=%E5%8C%97%E9%9F%93&q%5B1%5D.o=0&q%5B1%5D.f=*&q%5B2%5D.o=0&q%5B2%5D.f=*&q%5B2%5D.i=%E6%A0%B8%E6%AD%A6&page=2&pageSize=1&orderField=PublicationDate_sort&orderType=desc

 

2023 年 9 月, 北 韓 中 央 通 信 社(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簡稱 KCNA)報導,領導人金正恩在 26、27 日舉 行的最高人民會議中指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簡稱 DPRK)已將核武政 策建構列為國家憲法,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藐視。」這 是北韓政府一年前於最高人民會議將國家在受到入侵或被判 斷即將遭到攻擊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核武的危機時刻寫入法 律後,再一次將核武政策明文放入法律之中,而且是國內法律最高位階的憲法。相關具體作為除了說明北韓政府能夠熟 稔使用核武之外,更說明其認知到法律適用以及正當性的問題,在逐步邁入國際舞台中顯然有其階段性的改變。然而, 對於金正恩來說,是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歷史地位或許是對 內治理上更重要的優先事項。

從「主體思想」到「先軍政治」後的下一階段

對於專制獨裁者來說,是否建立屬於自己世代的思想與 口號,是極其重要的政績。金正恩接任領導人已歷十年,與過去不同的是,在對內治理手段與模式上有顯著目的的差 異。接任初期的首要任務當屬是否能穩定接班,檢視金正恩 接班的過程,雖然獲得第二任領導人即其父親金正日的屬 意,但是否能夠獲得原本領導班底的認同,仍在未定之天。 因此,從其領導班子的佈建開始,可以看到著眼於接班穩定 的考量。同時,在逐漸穩固其領導政權後,金正恩政權所建 構的政策目標可能不同以往,也因此部分舊領導幹部在無法 滿足新任領導人的需求下逐漸被淘汰。也因此在度過接班初 期不穩定的狀態後,金正恩開始面臨如何區辨出自己與過去 領導人差異的挑戰。 首先的狀況是人民對於領導者會有「治理上的期待」。主 體思想(“People-subject” Thought / Juche Idea)在開國之初是 帶領民眾對於國家發展理解的思想建構,包含人民對於「革 命」與「建設」國家原動力應有的理解,是闡明以人民為根本 的見解、觀點和立場,對於較為艱苦的內外部環境具有激勵 的效果。在其後,需要更明確的建立國家發展的模式後,北 韓政府以「先軍政治」(Army-first Policy / Songun Chongch’i) 引領國內外朝鮮民眾並統一發展重心,在以軍事武裝部隊為 主、核武政策為先的發展原則上,創造北韓政權的正當性與 特殊性,進而邁入國際社會。金正日政權在發展核武政策的 同時,面臨美國在增加國際制裁,以及失去蘇聯(俄羅斯)與 中國減少直接援助的外部結構壓力,以「軍事」為重點的發展 政策,能夠主導人民朝向領導人希望的方向發展,也因此能 夠在面臨大饑荒以及長期物資缺乏的情況下,保護政權不至 於崩潰。至於是否真正發展出期望的「核子武器」,則屬於未 定的期許狀態,換言之,雖然建有時間表,但核武是否能夠 真正產製則需要技術、關鍵資源進程的配合,難以單純依靠意志完成。但歷年數次核試爆的成果說明,在金正恩任內確 實掌握了核武的運用,1 則其必然需要朝向下一個政策目標前 進,如何適切運用「核子武器」就成為了下一步驟。 與此同時,北韓的武器政策同樣令人擔心。今年北韓政 府舉辦的大小型武器測試創下歷年紀錄,2 這使得北韓與其他 國家之間的關係非常緊繃。更甚者許多觀察者猜測,平壤當 局可能會進行 2017 以來的核子試爆。這些武器政策的進程因 為疫情影響使北韓政府封閉邊境後,外界更難以觀察到北韓 現有的狀況。但難以忽視在核武入憲的事件後,北韓政府對 國際社會帶來的衝擊,未來更為理直氣壯地發展軍武相關政 策,將成為常態,這種常態與過去不同的是,在國內法律位 階的層面,將更具備正當性。類似「通過迅速發展核武器到 更高水平,確保國家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遏制戰爭,保護地 區和世界和平」的政策宣言,將更為直接的透過各式宣傳管 道出現在國際視野面前。同時,這將呼應本文所敘說的,建 立金正恩個人對於其統治時代的社會標幟,豎立其個人統治 威望,讓人民相信自己領導能力,讓金正恩成為北韓境內「核子武器的唯一代表」,藉以彌補第三代領導人可能不如第一、 二代領導人的落差。

透過對外宣傳再建核武政策目標與敵對意識

根據 2022 年 9 月頒布「關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核武力政策」施行之相關法律,3 北韓政府除了已經將自己本身 視為事實擁核國家以外,更直接說明對於核子武力使用的各 種前提與條件。例如「讓敵對勢力明確認識與北韓民主主義 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對抗只會招致毀滅,從而拋棄侵略和攻擊 意圖來遏制戰爭」、「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核武力在遏 制戰爭目標失敗時,將履行擊退敵對勢力的侵略和攻擊,爭 取戰爭決定性勝利的作戰使命」以及「核武力是應對外部勢 力的軍事威脅、侵略與攻擊中,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與 人民生命安全的國家基本防衛力量」。五大核武使用時機的制 定,劃下使用核武力的基本底限,希望外界不要輕忽其可能 使用核武力的決心。這些本質上都屬於對內說明其發展核子 武器政策對於國家發展的連結,必須把國家的生死存活與核 子武器政策綑綁在一起,進而獲得人民對於核子武器政策的 支持。這樣的舉措說明,在其國內法律位階上,核子武器的 使用有其內部治理依據,以及未來在核武衝突上可以應對的 狀況。 另一方面,與 2022 年國內法制訂過程相比,隔年的 2023 年將「核武國家」地位納入憲法,金正恩更清楚對國內外反對 勢力表示:「朝鮮的核力量建設政策已成為永久的國家基本 法,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藐視這一政策」。顯示金氏對 於核子武器政策的進階追求。細究本法,可以判斷其中第二 句話在國內最高法律位階上顯得多餘,因此必須考慮,其談 話的對象並非單純針對國內民眾,而是國際間其他國家行為 者,特別是可能藐視北韓政府擁有核武力量的國家行為者。

金正恩的兩難:經濟發展與核武政策並進

2018 年朝鮮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集中一切力量 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新戰略路線」。2019 年領導人金 正恩在朝鮮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發表演說時再 次強調:「主要任務是集中國家的一切力量進行經濟建設, 夯實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嗣後,金正恩多次視察相關經 濟建設,說明其重視程度。2020 年後北韓與國際社會期待的 轉變再次產生落差,加上 COVID-19 疫情的影響嚴重,北韓 決定長期封鎖邊境避免造成大規模傳染進而成為國家負擔, 經濟發展前景黯淡。2021 年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四次會議中,總理金德訓的工作報告除了說明未來的經濟發展計畫 以外,也說明過去國家經濟五年戰略計畫的嚴重缺陷,部分 電力生產目標以及人民經濟的指標都未能完成。具體而言, 北韓政府對此情況有些更「綱領性」的指導方針出現,例如 2023 年 3 月初的勞動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擴 大會議,總結新時代農村革命綱領踐行的情況,更於月底的 朝鮮勞動黨第八屆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五次擴大會議,在金正 恩的領導下再次確認「完成社會主義事業方面,戰略性地先 要解決的農村問題重要性和當前農村建設進展情況」。相關新 聞雖然都屬於單方面官方媒體的宣傳,本研究難以求證是否 真正屬實。但在假設相關新聞都非無矢放地的情況下,可以 推估經濟情況仍屬嚴峻。 對於一個極欲在歷史中創造屬於自己光榮的領導人而 言,經濟情況的困難難以支持其對外發展的強勢作為,甚 至可能影響其領導威信,進而改變其設定好的「國家發展政 策」。檢視過去北韓政府的發展歷程,因為經濟不穩定進而 撤換領導官員避免影響執政團隊成效的事件時有所聞,造成 未來可能因為治理需要,或在不同階段中再建經濟政策與目 標的情況下,大量更動基層領導團隊。其次,亦可期盼受到 西方教育的金正恩也可能較為關心人民的需求。在金正恩逐 次強調北韓政府有能力滿足人民更為多元的基本生活需求的 同時,也代表著北韓社會更為接近現代國家的雛型,換句話 說,經濟政策是否能夠滿足人民可能也在當前北韓政府施政 考量序位上將不同以往,經濟發展與核武政策如何並進正在 考量金正恩的施政選項。或許北韓核武國家入憲的事件,是 金正恩希望提醒國民國家的發展方向,避免人民受到現代化 西方價值的影響。

一般來說,或許國際社會更關注核子武器政策的發展進 程,但對於研判核武入憲事件的影響程度,更需要研判北韓 統治菁英對於其執政需求的考量,例如避免忽略當前北韓領 導人希望長期執政的目標。一旦發生影響人民信心與政府威 信的情況,加上核子武器政策的使用條件與時機更明確的程 序完成後,將迫使北韓政府再次轉向強硬的軍事政策,用以 掩蓋經濟政策不理想的窘迫。對於政策制定較無固定程序的 一黨專政國家而言,沒有辦法實質判斷政策的優先順序,是 難以「理性」判斷的最大關鍵。但對於金正恩來說,怎樣發展經濟與施行核武政策,也只是一念之隔而已。

三、試述美國在伊拉克陷入困境的原因與脫困之道。(25 分)

2003 年 3 月 20 日,美國及其盟友派軍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美國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國際和平構成威脅,但大多數國家拒絕支持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

美國為什麼要入侵伊拉克?

在 1990 年至 1991 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領導的多國聯軍將入侵的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

之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 687 號決議,命令伊拉克銷毀其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WMD),WMD指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以及遠程彈道導彈。

誰支持了伊拉克戰爭?

在加盟的 30 個國家中,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參與了入侵行動。

英國派出 45,000 名官兵,澳大利亞派出 2,000 名官兵,波蘭派出 194 名特種部隊成員。

科威特允許從其領土發動入侵。

西班牙和意大利與「維爾紐斯集團」中的幾個東歐國家一起為美國領導的聯盟提供外交支持,並表示他們認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違反了聯合國決議。

伊拉克戰爭結果

2003 年 3 月 20 日黎明,代號「伊拉克自由」的軍事行動正式開始,295,000 名美國和盟國聯軍成員越過與科威特的邊界進入伊拉克。

「庫爾德自由鬥士」的 70,000 名成員在伊拉克北部與政府軍作戰。

同年 5 月,伊拉克軍隊被擊敗,巴格達政權被推翻。薩達姆·侯賽因後來被捕、受審並被處決。

然而,在伊拉克並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2004 年,伊拉克國陷入宗派叛亂。後來,伊拉克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兩派爆發內戰。

美軍於2011年從伊拉克撤軍。

據估計,2003年至2011年間,伊拉克有46.1萬人死於與戰爭有關的原因,戰爭耗資3萬億美元。

北韓核武的可能解決之道

自1 9 9 1年起至9 8年止,個人曾8次前往北韓參觀訪問,包含外型已完工,內部 未隔間裝潢之1 0 0餘層的柳京大飯店,及其他數棟4、5 0層的觀光飯店。這些觀光 飯店之動工興建大都始於8 0年代,與前述北韓賑濟南韓水災、訂合營法開放外人投資,採「宥和策」緩和南北韓關係,新設對外聯絡部加強對外聯絡工作等等,益能印證其確有開放改革之意,但因內外情勢的變化為保障政權之安全、延續,而不得不推遲或延緩其步伐,這當為北韓發展核武,引起國際間愛好自由和平國家撻伐, 製造朝鮮半島情勢緊張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解決的最好方法是保障其政權之安全, 保障其政權之存續。 個人在上述期間訪問北韓時,曾多次參訪其農場、養雞場、養豬場、養魚場、 養羊、養兔、養牛……等場地和相關設施,並與負責員工和官員交換意見,且兩度 率領我國有關農、漁、畜牧業學者專家和技術人員前往參訪,研商改進方法。大家 均認為只要北韓方面能不囿守成規,改變若干觀念和作法,其糧食不足問題其實應 該不難解決,也應該不是太難的問題。

 

 

 

四、請解釋為何擁有核子武器之惡棍國家與恐怖主義結合,對美國而言是“夢魘”? (25 分)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pdfdownload?filePath=lV8OirTfsslWcCxIpLbUfvnJVVyS2MdW1sozshUCoVy1EuFrCM3bHmCiokqpURMz&imgType=Bn5sH4BGpJw=&key=F3Hj4uWWjXi2jZwNvFSUScpyOr2j2yl_V9a06q-c7i4eVVU9OyINO4qBZJhLTxWd&xmlId=0005715612

 

A1-蔡東杰.pdf (nchu.edu.tw)

 

 

布希時期:一些國家將核武技術給恐怖組織。

根據今年(2002)五月間美國國務院公布「全球恐怖主義類型」(Patterns of Global Terrorism)的文件,白宮最關切的還是恐怖組織取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技術。近來西方國家的情報陸續傳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以不同程度地擁有研發與生產核生化武器(ABC Weapons)的能力,例如伊拉克就利用從中共或俄羅斯取得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技術,一方面擺出與恐怖組織勾結的姿態,逼使美國在中東問題上做出讓步,另一方面則藉著西方關注全球武器擴散,敦促歐盟、俄羅斯或中共等強權出面斡旋以、巴衝突,避免美國單方面地偏袒以色列。

美國的國際反恐行動主要為保障本土安全,自然很難坐視恐怖組織擁有核生化武器,也因此白宮決定攻擊蓄意擴散核生化武器的國家,理論上決非任何強權和外力所能輕易動搖;換言之,儘管美國對付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遠比解決單純的反恐議題要來得複雜而多變,布希政府亦絕不容境內再現紐約雙塔事件。目前的許多資訊顯示,伊拉克涉嫌把核生化武器技術移轉給恐怖主義,也是唯一沒有譴責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回教國家,近期甚至公開把視恐怖分子攻擊以色列的爆炸案視為合法行徑,顯見美國試圖推翻海珊政權的急迫。

歐巴馬時期:國際核安全峰會

奧巴馬強調,蓋達恐怖組織一直在尋求獲取核武器,一些與巴黎恐襲及布魯塞爾恐襲牽連的恐怖分子曾經拍攝了一個核基地負責人的錄像。奧巴馬在這裡參照的是布魯塞爾媒體上周披露的消息,一個極端伊斯蘭分子團體計畫製造放射性炸彈。星期六,歐盟反恐協調人德克曉夫在『比利時自由報』警告,在未來五年,通過發動網絡攻擊,聖戰分子控制一座核電站管理中心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華盛頓感到問題嚴重,白宮提議幫助比利時保護該國核設施。比利時方面目前已經在核設施周圍部署了軍隊。

周五下午,出席峰會的領導人專門討論如何應對伊斯蘭國組織,如果應對聖戰分子發動的核襲擊或者在城市發動的恐怖襲擊。華盛頓希望討論各國間交換情報的問題。奧巴馬的顧問表示,提出一個預防核襲擊的計畫至關重要。

奧巴馬還專門把與伊朗舉行核談判多年最後達致協議的五加一國家與歐盟領袖召集在一起舉行小型會談。奧巴馬與法國總統奧朗德會談時表示,當國際社會聯合起來,就能夠使我們共同的安全合作取得進展。奧巴馬認為:伊朗已經開始獲得這一歷史性協議的好處。五加一與伊朗達成協議後,取消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得以向國際社會開放。

如果說伊朗核武威脅已經遠去,北朝鮮的核彈威脅卻越來越咄咄逼人。出席會議的瑞士邦聯總統施耐德·阿曼認為,我們與伊朗找對一條路,一步一步取得進展,與北朝鮮,我們處在完全不同的階段,一個不成熟的階段。

美國對朝鮮核武的擔心超過以往任何時候,這與朝鮮的不斷挑釁有重大關係。從朝鮮第四次核試遭到國際嚴厲制裁以來,金正恩每過一些日子,下令發射幾枚導彈挑釁,並揚言不惜發動核大戰。星期四,美國總統奧巴馬先召集了處在最前沿的盟國日本首相安倍和韓國總統樸槿惠,三國領袖一致承諾,聯合預防朝鮮核武威脅,把聯合國安理會制裁落實到底。

為此,奧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峰會,美國與被視為朝鮮盟國的中國找到了某種共識。中國在3月2日投票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朝鮮決議,但美國希望中國強化對朝鮮的壓力。奧巴馬與習近平會談時,特別談到雙方在朝鮮問題上的共同利益。奧巴馬對媒體表示,“習主席和我都致力於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以及聯合國各項決議案的全面實施”

全球防堵北韓、伊朗核武擴散

200777日起,聯合國第13國際反恐公約「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將正式生效。公約針對國際恐怖主義與核子擴散問題掛,將「核恐怖主義」確定為犯罪,明確各國國內法與國際法均必須宣導,執行制止核恐怖活動的行為。

一、北韓與伊朗核武問題成為國際亂源

當前世界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都受到國際原子能總署的管制,或在美俄兩國的監控下逐漸管制銷毀。然而北韓與伊朗的核能發展並未受到管制,且愈演愈烈,逐漸形成國際亂源。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院在其年度全球軍力報告中,首次將北韓列為核武國家,報告指出,雖然還不清楚北韓是否已經將「核能力武器化」,但依北韓的鈽存量來看,應能生產6顆核彈頭。報告也指出,如果伊朗決定將其擁有的濃縮鈾轉為軍事用途,不出幾年一樣能加入核武俱樂部;中東問題一直是國際焦點,而伊朗的核武問題更是當前各國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