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tic and abstract portrait of a young brunette woman
Artistic and abstract portrait of a young brunette woman

新聞客觀性的起源

  1. 社會條件:教育普及,因此要求報紙的陳述必須合乎客觀性,而非所有偏頗。此外,此時的報紙也漸漸開始不受政黨控制。
  2. 通訊社興起:因1830年代後,美聯社興起,因為要提供新聞給不同政治立場的報紙,報紙必須客觀,會員才樂於採用。
  3. 報人的自省:報人開始重視閱聽人的利益,強調報紙內容應以閱聽人為重。
  4. 大眾化報紙的出現:一旦大眾化報紙出現後,為求取最大的銷售量,開始要求報紙內容應客觀。

新聞客觀性的意義

  1. 客觀的意義:客觀,是指可以觀察或查證,尤其是利用科學方法可測得的事實。
  2. 新聞客觀性的意義:對新聞界而言,所謂客觀性報導,是一種以公正、超然及不含成見的態度來報導新聞的意思。

實踐客觀性的原則與方法

  1. 忠於事實:因為意見屬於主觀陳述,而事實則屬客觀陳述,若欲達到客觀性,則應屏氣主觀性的意見陳述,而將事實和意見分離。
  2. 正確與可靠的消息來源:為達客觀性,首先應運用「檔案式報導」方式,一遍使記者得以將可以看到的、有實際證據支持的,而且又是經過「被認可」或「可被驗證性」的事實,傳輸給閱聽人。其次,才是真實性及資訊性。
  3. 平衡處理資訊:記者應以一種可對閱聽人提供充分消息的方式,給雙方一個答辯的機會,努里做到公平和平衡原則,也就是公平原則的確立。
  4. 明確的使用引號:使用引號表示引號內的言辭,的確是某人所說過的話,而非記者憑空捏造出來的,或記者個人的意見。
  5. 去除偏見:由於偏見報導不但將事實扭曲,更偏離了諸如正確、客觀和平衡之類的價值,所以,為達客觀性,在報導時,記者應避免會帶給讀者偏見的情緒性語言,應多採用中性語言。
  6. 完整性:為達到新聞報導的完整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出適當證據,若記者能在新聞報導中提出適當的證據,一方面可以顯示新聞的可靠性,亦可表示記者並非空穴來風,隨意偏袒某一方的立場。

對新聞客觀性的批評

  1. 記者無法徹底做到查證的工作
  2. 記者本身已有預設立場
  3. 使用引號只是卸除責任的方法
  4. 客觀性無背景分析及解釋,顧難以滿足讀者。

由上可知,客觀的標準非常難做到,最多,我們只能做到接近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