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出現不少所謂主流、大型媒體機構在民意調 查上的嚴重偏誤,比如在最後階段數個搖擺州的兩位候選人支持比例數字,與最後選舉結果大相逕庭,引發社會民眾與學術界熱烈討論。請解釋民意調查預測與選舉結果產生偏誤的原因為何?並請說明臺灣的選舉民調方法及現象與美國總統大選的異同。 (25 分)

台灣選舉與美國選舉的異同

相異點:

一、美國為選舉人團制度,台灣為普選制度,美國為「勝者全拿」制度(winner takes all),所以,就算在各洲內,兩人得票相近,但在選舉人團制度上只會有一個人得到票。

二、美國允許海外投票,台灣不允許海外投票。

三、受到選舉人團制度的影響,「搖擺州」(swing state)的重要性大增,總統候選人極為重視搖擺州的選情,台灣沒有「搖擺州」的這種情況。

 

民意與選舉結果的誤差原因

一、「搖擺州」的抽樣本來就會有誤差,再加上「選舉人團」的「勝者全拿」制度,使得民調與選舉結果不準,當時媒體在搖擺州低估了川普的支持者。

二、在搖擺州當中,如果兩組候選人的民調會非常接近,民調專家會以「過去的經驗法則」(也可能是迷思)去計算選民去投票的比例,在過去,共和黨的選民往往比民主黨的選民更積極投票,但美國媒體在做新聞報導時,會盡力地以精確的民調數字來做報導,而不會以「過去的經驗法則」來操弄數字。

三、民調預測的樣本是「有投票權的合格選民」,但真實的投票結果看的是「去投票的選民」,因此,有可能會發生候選人的聲量很高,但卻高票落選,因為他的支持者都沒去投票。

四、在出口民調中,許多美國人認為「經濟不好」是美國最主要的問題,甚至可能超過「民主政治的價值」這個主題,所以在經濟方面的民調上,認為川普可以把經濟問題處理好的人比認為賀錦麗可以把經濟問題處理好的選民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