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年臺灣推展在地文化創生,吸引年輕人返鄉進行社區營造等,請舉例說明文化具有那些特性文化與傳播的關聯又為何?(25 分)

文化的特性

泰勒Tylor認為文化是一個複合的整體,文化融合了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及社會成員習得的其他能力。

而Halbwachs認為文化乃是「集體記憶」(collective),使人們成為「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形塑人們對於所在地區、社群的認同感。

文化有累積性、適應性與多樣性,會不斷地傳承價值、符號、語言文化、信仰、社會規範給下一代,不過,每種文化傳承的情況不一樣,弱視文化容易有失傳的情形,因此,政府推動在地文化創生,維護文化多樣性(diversity)。

文化與傳播的關聯

文化可以透過媒體傳播出去,歷經全球化(gobalization)後,出現文化融合、文化同質等情況,在地文化的能見度提高了,像台灣的閩南語歌謠、客語音樂、於住民音樂透過Youtube傳到其他國家,唱片公司看到其他國家的人對這些語言的音樂有興趣,才會持續投資這些歌手。

不過,媒體投資在地文化,有時以「文化工業」(culture industry)將在地文化商品化,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認為媒體所造就的文化工業是平庸的、媚俗的,是將文化任由媒體、利潤的擺布。

 

不過,Baudrillard不完全認同媒體、是將文化轉為商品世界的符號再生產(Reproduction),不如說媒體促使文化進入了一個轉捩點,將符號和消費引入文化的定義中。

Baudrillard非常重視日常生活美學以及現實轉化為擬像(Simulacrum)的文化機制。在地文化原是在地居民所共享的日常生活美學,傳播媒體將這種現實轉化為擬像,將一部分的在地文化轉為投影,但又改變了它的本質。台灣電影以傳統的宮廟文化為基底,再加上一些現代類型電影(genre movie)的元素,製播成「通靈少女」、「鬼才知道」這些電影,透過OTT傳播到其他國家。

You Mi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