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被視為聊天機器人之元年,甚至2017年被稱為對話式商務之爆發年。發展至今,隨著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以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不斷進步,聊天機器人漸漸成為熱門的新興科技,具有不可忽視的商用潛力。請說明聊天機器人於各領域的應用(15分)其所面臨的挑戰與侷限性(20分)、其未來的展望(15分)。請提出您的看法並輔以相關理論與論述進行闡述。

根據中研院網站上之介紹,聊天機器人是一種能自主地進行交流對話的代理,聊天機器人會用組織的觀點來與使用者獨立的進行一場對話。聊天機器人管理並不容易,有時候,為了聊天機器人說出錯誤的內容,背後仍需要一個團隊來守門(gatekeep),將不正確的內容剔除AI模型。

 

聊天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應用

聊天機器人可以應用於社會、金融,甚至是其他的不法用途。

在社會公共服務方面,台北捷運公司推出了AI智慧客服,提供即問即答的文字資訊服務,它的模型當中有許多台北捷運公司的資訊,但也被其他人發現到其實該聊天機器人也會寫程式碼或做別的事情,功能相當的多。

結合了AI模型的聊天機器人也可以成為外語助教,目前,許多英語學習APP也提供了聊天機器人讓學生練習英語對話,指出學生對話時的文法錯誤,不過,聊天機器人無法做到課堂管理、安排教學活動,與真人老師仍有差距。

聊天機器人也有負面的用途,在通訊軟體上胡亂發言,發布假訊息或進行通訊軟體詐騙,機器人會同時與許多人聯絡,大多人都不會理會詐騙訊息,一旦有人上鉤,就會由真人來接手。

聊天機器人的挑戰

聊天機器人可能造成運算宣傳的問題,聊天機器人現在被廣泛運用在社群媒體以及通訊軟體上,操弄政治、社會資訊。

它們不只會跟人聊天,有時還結合了社交機器人(social bot)的功能,做出一個假的臉書粉專,自動地發一些重複的貼文,一旦有人按下粉絲專頁的「發送訊息」按鈕,聊天機器人也會做簡單的回應,之後再交由網軍接手。

另一種方法則是聊天機器人將假新聞(fake news)、假訊息(disinformation)包裝在聊天訊息中一併送出,使用者在聊天室點擊了之後會連到充斥大量假新聞或垃圾新聞「junk news」的內容農場,一些研究發現那種內容農場在國外新聞上仍有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的能力,因為使用者難以查證距離遙遠的消息。

聊天機器人的局限性

聊天機器人想要與人建立一種擬社會互動(Parasocial interaction),但事實上,人與聊天機器人的互動還是缺乏社會臨場感(Social Presence)。

Short ,Williams  and Christies將「社會臨場感」定義為人們在溝通情境中,建立人情溫暖和社會關係的程度。當媒體的密切性與即時性越高,則社會臨場感越高,相反的,如果只是簡單訊息的交換,溝通雙方無法充分交流且有隔閡。

而 Sia ,Tan and Wei也提到,電腦中介傳播(CMC)以文字部分取代溝通線索,口語線索與視覺線索減少,也會導致社會臨場感降低,並影響說服的過程。

從上面兩組學者的研究來分析聊天機器人,會發現到目前的聊天機器人仍舊受到CMC傳播的特性限制,無法作出手勢、表情、服裝儀容打扮等非語言線索,說話者跟聊天機器人講話就像是跟電腦講話一樣,缺乏社會臨場感,取而代之的則是疏離感。

聊天機器人的未來展望

隨著聊天機器人的發展,未來,AI會與聊天機器人結合,形成一種新的共生模式。

聊天機器人未來可能會有自然語言處理的能力,可以更真實地理解語境並回應使用者的問題,回答的內容會更自然、更像人類的語言。甚至可能進行情感計算,聊天機器人也會有情感反應,可能可以表現出簡單的情緒。

聊天機器人透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可能可以預測客戶的行為,並給予客戶支持,像現在的Chatgpt等生成式AI會越與使用者互動越瞭解使用者的想法,減少文不對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