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 out some clear objectives
Setting out some clear objectives

一、新聞學者認為,現代新聞學植基於「客觀性報導」而發展起來。請問:客觀性報導為何是必要的?客觀性報導會受到那些因素的限制?記者如何做到客觀性報導?(25 分)

客觀性報導(objectivity)定義為超然中立、不帶偏見的新聞報導,記者在採訪寫作時,必須以正確、平衡、公正的角度報導新聞,客觀性報導在現代新聞媒體中已經成為行規,是新聞倫理中必要的一環,其原因是報業為社會公器,需要重視閱聽人(Audience)的利益,同時也得擔負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若是立場過於偏頗,容易引起閱聽人的批評,另一方面,大眾化報業追求最大銷量,進而採用客觀性報導的方式撰寫新聞,以將報紙販賣給最多讀者。

記者如何做到客觀性報導?

記者要撰寫客觀新聞報導時需要忠於事實,將客觀事實與主觀評論分離,在採訪的階段時,應該訪問正確、可靠的消息來源(news source),然後訪問專家或證人,此時,證人往往只能說出一方的說詞,記者還需要去訪問另一方來查驗,給雙方答辯的機會,以達平衡報導,最後,記者最好提出相關的證據來佐證自己的報導是客觀的,包括提交正確、清楚的新聞照片、影片,力求完整,稿件交給編輯後,編輯需要將偏見、情緒性詞語、錯字、贅字去除,改為正確且中性的語言,最後才能發佈至媒體平台。當事人看到新聞有明顯錯誤時,當事人會向媒體平台要求更正,記者應該盡快更正,以達到新聞客觀的要求。

 

客觀性報導雖然是新聞業的準則,但仍有許多限制,記者無法做到徹底的查證,諸多行業含有國家機密、商業機密,記者難以全知的觀點進行報導,只能力求客觀,其次,記者在撰寫新聞時,會以特定框架(Frame)去建構議題(agenda-building),而框架受到記者預存立場的影響,預存立場本來就不是超然客觀的,還有一個限制是現代讀者在網路上以碎片化的方式閱讀新聞,有時讀者只看到議題的結局或開頭,而客觀性報導不做背景分析、新聞解釋,讀者難以瞭解事件全貌,例如以巴衝突是數十年來中東國家權力變化的結果,衝突是間歇性的,讀者只看其中一篇客觀性報導,難以理解衝突的原因、過程及影響。

You Mi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