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現實主義
攻勢現實主義承襲古典現實主義跟結構現實主義而衍生,而有新的見解,攻勢現實主義有五個假設:
- 認為國際體系是無政府狀態:現實主義者認為世界政治乃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國際體系是無政府與無秩序的,衝突與競爭才是常態。
- 強權國家最初的動機是防禦性的,但是自然狀態讓國家想要擁有攻擊性的軍事武力
- 自然狀態的壓力讓國家的目標以生存為主
- 強權是理性行為者,會檢視實力與國際政治環境,並採取最適合的外交政策來達到最大的利益。
- 國家難以確定其他國家之意圖
- 主張權力最大化
攻勢現實主義代表學者
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nmer)
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nmer)提出的攻勢現實主義與肯尼斯沃爾茲的守勢現實主義不同,攻勢現實主義主張權力最大化,通過卸責與平衡的手法,最終可以主宰國際體系。
守勢現實主義
守勢現實主義有個別名是「樂觀的現實主義者」,該理論主張國際結構是良性的,國家侵略他國時,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制裁,最終難免失敗。
守勢現實主義者會制訂理性的外交政策,他們認為國際權力結構本身是良性的,但是決策者的認知錯誤,才會導致衝突與戰爭。
守勢現實主義代表學者
Stephen Van Evera
肯尼斯華爾滋
華爾滋認為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態鼓勵國家保持適度的政策已獲得安全,守勢現實主義者認為侵略和擴張破壞了國家間權力平衡的傾向,從而降低了國家的首要目標。
守勢現實主義不否認洲際衝突,也不否認國家會擴張,但他認為這些動機是零星的,衝突都是源自於安全困境、地緣政治、菁英的信仰。
兩種現實主義的比較
守勢現實主義 | 攻勢現實主義 | |
國家安全 | 守勢防禦 | 主動進擊 |
嚇阻作用 | 以嚇阻迫使對手三思 | 國家權力才是最主要的基礎 |
敵友關係 | 國家可以透過對外政策相互溝通,區分意圖與敵友關係 | 國家真正的意圖是不確定的,沒有敵友,只有利害衝突。 |
國際合作 | 國家願意合作以維護彼此利益 | 不否定國際合作,但認為是暫時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