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having memory disorder

選擇性接觸、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選擇性記憶

選擇性的過程可以看做是一個人抵抗不想要的資訊的方式:選擇性接觸→選擇性注意→選擇性感知→選擇性記憶。

選擇性接觸(selective exposure)

選擇性接觸是,人會傾向於接觸與自身現存態度相符的訊息。這個概念與費絲廷吉的「認知失諧理論」(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有關,為了避免認知上產生不和諧的情況,會傾向於選擇與決策相符的資訊。但某些情況下人們還是有機會接觸使他們產生認知失諧的資訊。

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

人們通常無法預知訊息內容,所以大部分情況裡,人們是在接觸媒體訊息之後,從中「選擇性注意」與自己態度、信念及行為一致的部分。

選擇性理解(selective perception)

在收到某條引起不和諧的消息之後,我們歪曲這條消息以使之符合我們對現實的看法。

選擇性記憶(selective retention)

選擇性記憶是指人對資訊的記憶會受其需求、態度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響。這方面的實驗證據,以歐波與波斯曼(Allport & Postman)的對謠言研究最具代表性,發現人在看過報導或圖片之後,會遺忘其中的許多細節。瓊斯與柯勒(Jones & Kohler)的研究也發現,支持種族隔離政策者,較記得有利於種族隔離的說法。

 

 

相關案例研究

反種族偏見的廣告

美國猶太委員會資助古柏與賈荷達(Cooper & Jahoda,1947)研究反種族偏見卡通的效果,訪問了一百六十位出身勞動階級的非猶白人,結果,三分之二以上誤解了這部卡通,有人甚至認為該卡通將種族偏見合理化,證明持種族偏見的大有人在,故自己的種族偏見不足為奇,古柏與賈荷達(Cooper & Jahoda,1947)認為,害怕遭所屬團體非議,可能是觀眾誤解此卡通的原因,如果自己接受卡通中的觀念,有損自己與所屬團體的關係。

我們都是一家人

我們都是一家人這個節目被專家批評強化種族偏見,他們指出此劇使用歧視有色人種的侮辱姓字眼。製作人李爾(Norman Lear)反駁說。將種族偏見公開呈現為不合邏輯的行為,有助於減少一般人的種族偏見,威德瑪與洛奇(Vidmar & Rokeach,1974)試圖瞭解一般觀眾對此劇的看法。他們訪問一群美國青少年及加拿大成人後發現,恰與李爾(Norman Lear)的看法相反,研究顯示,在觀看我們都是一家人時,觀眾的感知是選擇性的,依自己的預存態度取理解此節目。製作人李爾改變了早先的看法:「長期以來,連猶太教基督教倫理都無法改變人們的種族偏見,我已開始環疑這個一次播出半小時的節目能完成些什麼。」(Gross,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