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高考國關國傳二、請從節目規劃與新媒體的應用,說明中央廣播電台的宣傳成效。(15 分)
二、請從節目規劃與新媒體的應用,說明中央廣播電台的宣傳成效。(15 分)
研究者以『使用與滿足』(uses and gratifications)理論分析中央廣播電台之聽眾來信可得知中央廣播電台的宣傳成效,使用與滿足理論有八項基本假設:
1.閱聽人是主動的
2.使用媒介是有目的的
3.媒介必須與其他滿足需求的來源相互競爭
4.閱聽人會主動把需求與媒介的選擇連結起來
5.媒介的使用會獲致滿足
6.媒介內容本身無法準確地預測閱聽眾的滿足型態
7.媒介特質相當程度影響滿足需求的時段
8.媒介內容和社會情境都包含獲得滿足的源頭
以使用與滿足取徑探討中央廣播電台的宣傳效果,可從聽眾的反饋(feedback)得知使用者聆聽了央廣的節目後,是否得到了滿足。央廣從1950年就設置了『聽眾信箱』,其次是央廣管理人員從聽友會(日本、德國、泰國等地)獲取讀者的反饋。
在聽眾的反饋中,多數都是談論到節目的規劃,央廣的主要節目為新聞節目,其餘的節目多數是讓閱聽眾了解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以及對外關係,目前,央廣使用多種語言對海外廣播,海外聽眾的反饋大致如下:
一、聽眾聽央廣的節目(台灣之音、台灣經貿最前線)時,瞭解台灣政治、經濟,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肯定台灣的政治民主化與自由,聽眾認為央廣與鄰國的廣播內容不同,央廣持續推廣『民主』與『自由』。
二、央廣的播音在閱聽眾之間已經建立好感,塑造台灣形象。外國聽眾表示聽到台灣對311地震的募款晚會,感到感恩,對台灣的好感增加。
三、從央廣的節目中,獲取生活的資訊,外國人聆聽短波央廣以了解台灣歷史、文化、旅遊名勝。
四、聯繫僑民,僑民聆聽廣播成為了他們替代式參與台灣事務的方式,而僑民的子女聆聽央廣來學習中文。
進入到新媒體的時代後,央廣也利用新媒體與閱聽眾進行即時連線互動,讓聽眾可以熱線Call-in,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國際傳播和溝通方式,央廣設有英語全球資訊網,可讓聽眾從網站上聆聽廣播,而無需使用收音機,聽眾對於央廣的新媒體應用的反饋如下:
一、央廣將節目上傳至網上,聽眾下載至載具內,聆聽央廣的音樂節目享受高音質的台灣音樂及中國音樂,而網路技術使央廣節目不會受到廣播媒介的訊號傳輸限制,使節目音質更高,娛樂(entertain)效果更好,聽眾覺得央廣節目的音質很高。
二、央廣在網路上發布跨國聽友會的訊息,然後由當地分部或央廣主管出差與海外聽友聯繫,舉辦抽獎活動,順便行銷新節目,是一種結合線上與線下(online-to-offline)的宣傳方式。
以使用與滿足分析中央廣播電台的傳播的效果
央廣的閱聽人是『主動』收聽央廣,主動性對於閱聽人是否會持續使用媒介來說非常重要,『主動性』會讓閱聽人持續收聽。而閱聽人收聽央廣的「需求」大多是想要了解台灣的事物、學習中文、參與『央廣』的活動、希望「央廣」協助解決生活的問題、透過「央廣」 傳遞心聲給政府部門、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當他們暴露(expose)在廣播節目時,認為收聽央廣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他們得到的「滿足」包括增加對台灣政治經濟的了解、學習到台灣的文化和生活、能夠向央廣提供各種意見、參與到央廣的活動。
除了聽覺上的滿足之外,還有其他的回饋如下:
一、增進閱聽眾對台灣政治經濟的瞭解
二、使閱聽眾體會台灣的文化和生活
三、能夠向「央廣」提供各種意見、能夠參與「央廣」 的各種活動。
換言之,「央廣」已經與閱聽眾形成互動關係,建立社群,同時也建立台灣的新形象,奠定軟實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