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地特四等新聞學四、何謂「置入性新聞」?為什麼新聞不能「置入」?請從置入性新聞的角度,探討此類資訊對新聞媒體及閱聽眾影響為何?
四、何謂「置入性新聞」?為什麼新聞不能「置入」?請從置入性新聞的角度,探討此類資訊對新聞媒體及閱聽眾影響為何?(25 分)
何謂置入性行銷
置入性行銷源自於行銷學的產品置入的概念(product placement)的概念,又稱「品牌置入」(brand placement),是以付費方式將品牌、產品、商標至於大眾媒體內容中,以自然的方式呈現,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對產品產生印象。
新聞不能置入性行銷的原因
新聞組織會為了配合置入性行銷的廣告主而改寫內容,以正面的方式報導產品,較不會批評廣告主,這與新聞媒體應要監督政府、監督企業的社會功能相違背。
新聞置入性行銷對新聞媒體的影響一:傷害記者的工作自主權
在置入性行銷中,廣告主與業務部的權力可以壓制記者的言論自由,他們要求記者隱瞞真相、扭曲事實,影響到記者選擇採訪對象及報導主題的自主權,更干涉了記者的訪問問題、內容及報導重點。長期下來,會造成記者明知道要誠實的報導卻又不得不講廣告主好話的「認知不和諧」(cognitive dissonance)的情況。
新聞置入性行銷對閱聽人的影響二:廣告新聞化
Stein提到「廣告新聞化」是要誘使大眾勿將廣告訊息看成是新聞內容而注意與收視,廣告新聞化的確有誤導閱聽大眾、強化廣告訊息的記憶功能。
讀者讀完「廣告新聞化」之新聞與一般新聞數日後,產生「睡眠效果」(sleeping effect),在記憶中無法分辨到底是新聞還是廣告訊息。
新聞置入性行銷對閱聽人的影響三:媒體尋租
過去,政府、政黨有時候會「買新聞」,來幫政府說好話,利用新聞媒體來宣傳(propaganda),違背新聞監督政府的功能,後來,立法院修改預算法禁止政府新聞置入,政府不可以購買新聞置入性行銷。
媒體就想到另一種媒體尋租(media rent-seeking)的手段,媒體利用母公司的其他事業(如:出版社、食品業、金融業)來競標「政府標案」,然後附贈給標案單位一份新聞置入性行銷,這未違反預算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