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y salad lunch bowl with chicken, avocado and chickpeas

105高考新聞學四、為何近年電視新聞經常使用網路素材?網路素材為主的電視新聞引起什麼新聞專業的討論?

四、為何近年電視新聞經常使用網路素材?網路素材為主的電視新聞引起什麼新聞專業的討論?(25分)

記者使用網路素材的原因

原因一:網路版面無限,記者要更快速產製內容

記者也從這些UGC中找尋題材、撰寫報導,Fenton發現記者使用網路素材的原因是新媒體上的新聞對速度(speed)及空間(space)的要求更勝過以往,主流媒體要以更快的速度去找尋最新資訊。而空間要求則是網路沒有容量限制,需要更多的新聞來填補,而且還要製作網路影像、互動程式、短影音等素材,記者的工作負擔加重。

 

原因二:媒體擔心漏新聞

Phillips對英國新聞界的研究指出,記者必須承受漏掉新聞的壓力,因此,上級有時會要求記者直接改寫他人的新聞,或是上網搜尋網友感興趣的議題改寫新聞,「媒體之間互相依賴與參照」(routine reliance on other media)也成了新聞常規中的一部分。

 

使用網路素材對新聞的影響

討論一:無法查證素材真偽

引用網路上的素材,有時查證不周,散播了假訊息(disinformation)、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影響新聞公信力,也損及閱聽人的權益。

討論二:使用低新聞價值的網路素材

記者有時引用的網路素材是脫序行為的搞笑影片、可愛動物、明星ig、小型犯罪事件的 UGC內容,學者們批評使用低新聞價值的UGC內容是媒體將網路素材當作「免費的午餐」,掩蓋電視台對於新聞投資不足的現象,將網路素材視為版面填補器(space-filler)。

此外,把大量的「免費的午餐」放入新聞中,對新聞專業造成了衝擊,助長新聞瑣碎化、正確性降低的問題,而且部分UGC內容與公共利益無關,純粹只是博眼球而已。

使用UGC仍要思考到使用的UGC內容是否對社會大眾有益,傳統新聞專業中的新聞價值與守門人(Gatekeeper)概念仍是記者在選用UGC內容時的判斷標準。

 

討論三:打破過去以政治人物、專家意見為主的專業主義思維

 

使用網路素材、網路言論像是記者、消息來源及閱聽人形塑共識(consensual process)的過程,記者先報導一個事件,然後,人們在網路論壇上進行討論,然後記者把網友的回應、素材放到新聞裡面。之後,消息來源或專家再回應民眾的意見,記者再把專家的回應寫成新聞,如此形成「新聞循環」。學者認為這樣有助於公民新聞(civic journalism)的發展,讓公民的意見也可以進入公民的意見也可以進入電視新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