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cal illusion with kiwi and lemon distorted through glass of water

三、 英國柯林斯字典(Collins Dictionary)日前選出了 2023 年度代表字為:Hallucinate, 意即「製造幻覺」,同時新增註解強調「當 AI 製造幻覺,將會產生錯誤訊息」,反 應當代對 AI 科技的風險疑慮。再回顧 2022 年度代表字:Permacrisis,即「永久危 機」,在在顯見從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假訊息漫天、人工智慧的發展與顛覆到以 巴衝突與烏俄戰爭⋯ ⋯等風險大幅衝擊世界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更反映當代社會 著實充滿各種風險。試結合新聞學或社會學理論,請選擇數個你認為重要的面向 (不限以下面向)申論「媒體與風險傳播」此議題,如:媒體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 新聞媒體如何報導風險?媒體影響民眾對風險的認知與評估⋯ ⋯等? (25%)

三、 英國柯林斯字典(Collins Dictionary)日前選出了 2023 年度代表字為:Hallucinate, 意即「製造幻覺」,同時新增註解強調「當 AI 製造幻覺,將會產生錯誤訊息」,反 應當代對 AI 科技的風險疑慮。再回顧 2022 年度代表字:Permacrisis,即「永久危 機」,在在顯見從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假訊息漫天、人工智慧的發展與顛覆到以巴衝突與烏俄戰爭⋯ ⋯等風險大幅衝擊世界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更反映當代社會著實充滿各種風險。試結合新聞學或社會學理論,請選擇數個你認為重要的面向 (不限以下面向)申論「媒體與風險傳播」此議題,如:媒體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 新聞媒體如何報導風險?媒體影響民眾對風險認知與評估⋯ ⋯等? (25%)

 

風險傳播

 

Ulrich Beck(1992)在其《風險社會》(Risk Society: Toward a New Modernity)一書中即明白揭示:科學、科技、工業乃至於現代化(modernization)之發展,雖然為當代社會創造許多機會與「福祉」,但同時也成為另外一連串「風險」(risk)與「災難」(hazard)的肇因;而且,這些風險與災難無論在廣度、嚴重性乃至於時間面向上的後果及影響, 皆是人類始料未及且無力控制的。

風險議題的核心參與者則包括:政府、媒體、專家菁英、企業以及民眾(或常民)與網民。此外,風險傳播或危機溝通的概念則涵蓋:認知、知識、態度、傳播、訊息交換、溝通對話、參與、管理與控制。此外、也是最重要的。

媒體該如何報導風險

媒體報導風險傳播(Risk Communication)是為公眾提供能減少焦慮和恐慌的信息,有助於公眾預防危機(crsis)發生的過程。 自美國9.11事件以來,風險傳播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有效的風險傳播能夠快速提高人們應對、防範突發公共事件危害的意識和技能,消除無謂的恐慌情緒,保持社會穩定。

一個好的風險傳播活動應遵循審時度勢、實事求是、口徑一致、設身處地、沉穩機智五項基本原則。

記者報導風險的時候,切勿流於躁進新聞、押寶新聞,增加公眾的緊張、焦慮情緒,新聞記者對於受風險影響的人要給予理解和同情(empathy),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同時還要廣開渠道,力爭使公眾參與進來(partner),共同為解決危機出主意、想辦法。

 

政府如何透過媒體進行風險傳播

政府的風險(risk)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理上,政府風險的原因可區分為四種:

一、環境不確定性(uncertainty)太高

二、風險知覺(awareness of risk)過低

三、脆弱性(vulnerability)過高

四、組織韌性(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不足

上述為政府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此,國發會羅列出這些原因可能會造成的七種政府風險:

一、外部組織所造成的風險:執行政策需要仰賴外部組織的合作,這些組織有可能發生風險。

二、國內及國際經濟環境

三、組織內外的人員行為

四、自然災難

五、政治環境

六:科技為政府帶來正面與負面影響

七:政府內部控制與管理有問題

為了預防上述七種風險,政府應透過媒體進行風險管理(risk mangement)來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

風險管理之步驟

一、風險衡量(risk measurement):政府透過統計與機率模型、邏輯樹分析、層級分析法與電腦模擬來分析可能會發生的風險。政府也可以從網路媒體、大眾媒體上進行輿情分析(Public Opinion Analysis),了解民眾所在意的風險有哪些。

二、對策選擇(selection of teschniques):常見的對策有風險避免、損失預防、風險移轉、風險分散與風險保留。

三、決策實行(implementation of decisions):風險管理人員在做成決策後,應實際執行決策。

四、風險溝通(risk communication):分為內部與外部的溝通,政府內部應該進行跨組織、跨單位的宣達,使政府人員了解所欲執行的政策。爾後,政府透過媒體與社會大眾進行溝通與協商,向所有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告知風險,提升利害關係人的信心與風險認知。

五、監測與評估回饋(monitoring and feedback of performance):風險是長遠存在的,因此,政府應該持續進行風險監控,檢討風險溝通計畫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