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外特國關二、請說明「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理論內容,再說明該理論對於 國際關係研究的主要貢獻,及國際關係學者對於它所提出之批評。(25 分)
請說明「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理論內容,再說明該理論對於國際關係研究的主要貢獻,及國際關係學者對於它所提出之批評。(25 分)
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認為社會因素建構出我們看到的社會結構,舉例來說,他們覺得人類對於國家的認同,是由他所處的社會環境建構出的,國家這個概念是社會中的多數人認同的概念跟想法。
在國際關係上,建構主義不同於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也不完全像是像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中的建構主義者的想法是將文化與社會因素放進國際關係的研究中。
建構主義的學者溫特認為社會結構最根本的因素是共識或體系文化,所謂的共識就是行為者在其社會中所具有的理解與期望,共識影響了行為者的身分與利益,而在這特定環境中,行為者的身分差異,就發展出一種國際關係的體系文化,體系文化可能會導致衝突或合作。
在國際關係中,行為者為國家單位,每個國家皆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國家自身利益大多由國內政治決定的,各個國家行為者在無政府狀態的國際社會下互動。
建構主義者認為無政府狀態本身不存在,是因為國際體系文化而形成的,無政府狀態的體系結構是由體系中的成員建構而成,無政府狀態並非固定不變的,成員間的互動將會導致不同的無政府狀態。
建構主義者認為國家會互相認定對方的角色,就會決定世界是怎麼樣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態,溫特將無政府狀態的國際體系文化分成三種結構,三種結構取決於國家將其他國家視為朋友、敵人或競爭對手而定,不同的共識就會形成不同的無政府體系的國際社會結構。
三種國際社會結構分別為霍布斯體系、洛克體系以及康德體系,溫特以建構主義的理論來進一部探討各種體系的特徵以及建構新文化的可能性。
一、霍布斯體系:在主權國家制度建立以前,國家之間處於敵對狀態,充滿衝突與暴力,戰爭成為國家爭取生存的手段,此時的國際社會成為霍布斯無政府體系。
要在霍布斯體系下生存,國家必須仰賴自己的軍事實力,國家與國家之間是高度競爭的零和遊戲,在霍布斯體系中,國家行為者認為其他行為者都是敵人,在武力使用上沒有限制,其安全保障的來源是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這種體系的特色就是不斷使用暴力,國家之間互視為敵人,這使霍布斯體系成為變成最不穩定的一種結構體系。
霍布斯文化描述了國際關係演進的過程,國家間發生不斷的暴力行為,使得更個國家有了尋求強大軍事力量的趨勢,弱的國家被消滅或被統一,強權不容易被消滅,而且,霍布斯文化中缺乏自制與外在的制約,故制衡難以形成,最終將所有國家拖入戰爭。
二、洛克體系
洛克體系的邏輯是將其他國家視為競爭對手,國家會給予其他國家生存的權利,並不會試圖征服或統治對方,洛克體系事由競爭對手的角色結構建立的,它的核心內容是競爭,洛克體系包括以下的行為取向 :第一,互相承認主權,第二,重視絕對獲益,國家重視國家利益,而生存問題不是最緊迫的問題。第三,軍事力量的比重減弱,有時國家仍訴諸武力,但不向霍布斯體系中的滅亡或被滅亡那麼嚴重,第四,暴力受到限制,戰爭爆發時,競爭對手會限制暴力的使用程度。
康德文化:
國家之間的關係較像朋友,發生利益糾紛時,不以暴力解決爭端,透過集體安全、談判、仲裁來協商,成員之間不以暴力解決爭端,甚至是建立多元安全共同體來免於受到第三者的侵略。
對於社會建構主義的批評
Wendt 將外界對社會建構主義的批評分為四類:
一、國家行為主體的問題:認為國家是行為主體的偏差,以及未能理論化結構變中的反思性。
二、行為主體與結構之間的問題:包括本體論上,國家並非先於國家體系、行為主體與結構之間的相互組成關係不過是同一事物的兩種描述。
三、未能說清楚不同系統文化的無政府狀態對國家的限制。
四、理念與物質條件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假的,理念只有在深度內化時才有關係。權力與利益才是大多數國家所關注的事物。
針對體系層次理論的批評:
一、沒有說明霍布斯如何轉換到洛克,在轉換到康德的方法
二、沒有解說觀念如何改變
三、若是霍布斯文化,只會強化彼此是敵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