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颱風來襲時,民眾最需要什麼資訊服務?臺灣電視新聞的表現,是否符合民眾的需求?有那些優點、那些缺點?未來應該如何改進?(25 分)
颱風發生時,民眾需要的資訊服務
災難發生時,新聞媒體要發揮預警、守望、服務與監督的社會功能,NCC為台灣災難報導提出之『重大災難新聞採訪及製播原則』,原則上,災難發生時,媒體應提供全民災情資訊、死傷名單與救治情形,也可以提供政府及民間救助管道的資訊,或是告知災區民眾救援方式、避難及逃生資訊。
災難結束後,媒體可以提供災害發生的原因與預防方法、遇到災害時應該怎麼處理等教育性的資訊,另一方面,記者也要監督政府救災、災區重建的情況,可以做持續性的追蹤報導。如『莫拉哥獨立新聞網』一般,專業記者與獨立記者進駐災區四年,持續產出一千多篇災害及重建的報導。
颱風報導的優點
台灣媒體報導颱風時有以下的優點:
一、監督政府施政,予以肯定與批評,使民眾可以知道政府施政情況
二、即時更新颱風資訊,使民眾知道最新情況
三、協助政府事實查核、澄清謠言,近年,社群媒體與軟件上多有災難的謠言,媒體會做出事實查核的報導來澄清錯誤訊息。
四、媒體進行風險傳播,提供了有用的災害資訊,使民眾和政府可以將損失降低
颱風報導的缺點
媒體為了增加收視率,報導颱風的時候,有以下的缺點:
一、記者在颱風最強的時候,以身涉險,只為呈現風勢、雨勢強度
二、災害發生時,大量報導災區情況、播放聳動畫面,以博眼球,較少探討防颱措施、災情慘重的原因、政府因應之道、災民補助措施
三、誇大風勢、雨勢的嚴重程度,將部分地區的災情誇大為整個地區的情況
四、媒體預測颱風各縣市放假機率,猜測七成、八成、九成城市達放假標準,此類報導有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的能力,民眾一旦發現縣市長沒有如媒體報導的放假,便會上縣市首長粉專批評縣市首長
未來改進的方向
從颱風報導的缺點來改進,媒體組織應注重記者的人身安全,避免為了拍攝聳動畫面而要求記者以身涉險,記者看到災區情形,有時會產生心理創傷,媒體組織因予以心理輔導。在新聞播報時,媒體應避免過度誇大災害情況,不要將部分區域的災情誇大為整個地區之災情,甚至還討論該地區是否應該放颱風假,颱風假應該要由政府統一發布,媒體不該隨意說某某縣市已經達到停班停課標準,民眾會對政府施壓要求放颱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