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新聞學是在60年代出現的,記者寫新聞的時候,運用調查法、實驗法、內容分析法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來收集資料、查證事實,記者用數據、概念來分析新聞事件,避免人為主觀的錯誤,讓新聞更加公正、客觀。
起源
由於不同的記者對於事件有不同的報導角度,社會大眾認為記者無法公正客觀,要求記者運用比從前記者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採訪,同時,社會科學研究者已經採用民意調查、抽樣、實驗法、參與觀察法等進行研究、撰寫論文。
因此,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新聞系教授菲利浦麥耶(Philip Meyer)於1973年出版的精確新聞學一書提出此概念,書中指出,傳統新聞報導只是對事件做出評論、描述,為了引起人注意而忽視新聞的客觀和準確,麥耶提出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加入到新聞實踐中,引用數據來報導,從其他的角度來分析新聞。這一理論於70年代風行於美國新聞界,後傳遍世界各國新聞界。
寫作原則
用量化研究方法來採集數據,記者可以採用兩種途徑來取得數據,第一,新聞記者獨立進行研究,取得數據,第二種方法則是採用其他社會組織或機構的研究數據。
在撰寫報導前,可以先思考如何完成報導,包括思考報導主題、找尋文獻、選擇研究方法、決定抽樣方法、設計問卷,就如同寫論文一樣,你需要先思考你的報導主題,然後找尋一些資料,了解背景知識,也順便確認這個主題是不是有人已經做過太多次了,然後按照你的研究方法,選擇你要抽樣的目標並設計問卷,將問卷交給樣本進行調查。
製作精確新聞也需要遵守一些原則,
第一,盡量做到價值中立、研究中立,這本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原則,
第二,記者以量化方法操作研究的時候,記者自己就要先有量化研究的知識,如果自己對統計、量化研究不熟,那就容易造成抽樣誤差、研究偏誤。
第三,記者可以展現數據的來源,並且告訴讀者數據是怎麼來的,在新聞中可以告知讀者樣本數、機構、問卷問題、訪問時間、訪問方法,讀者才可以從研究方法中得知數據如何來的,有些眼尖的讀者可以發現數據的問題,
第四,選擇有新聞價值的主題來報導,既然都已經做民意調查了,就應該著眼於又新問價值的主題,不需要問芝麻蒜皮的小事,如果拿民意調查來問一些人們對於名人的看法,實在沒有太大的意義。
第五,可以使用圖表呈現數據,近年流行以資訊圖表呈現新聞,這些資訊圖表能夠讓數據變得更為美觀。
第六,有了數據之後,可以嘗試著找到why和how,一篇精確新聞還可以延伸出更多新聞報導,可能是去訪問專家、學者、意見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