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高考傳播理論二、近年來,臺灣出現「反媒體壟斷」運動,也就是抗議媒體集中化(所有權集中)過 高的問題,引起甚多社會關注。請從「傳播政治經濟學」(或稱批判性的傳播政治 經濟)的理論觀點,說明媒體集中度過高的影響。
二、近年來,臺灣出現「反媒體壟斷」運動,也就是抗議媒體集中化(所有權集中)過高的問題,引起甚多社會關注。請從「傳播政治經濟學」(或稱批判性的傳播政治 經濟)的理論觀點,說明媒體集中度過高的影響:
⑴請定義「媒體集中」。(5 分)
媒體集中是媒體的規模超過最適市場規模,朝向完全競爭的局面,可能是產權的集中、內容的集中,也包括隱蔽的集中。例如該地區或該國家的多家媒體簽訂合約,造成寡頭壟斷的局面。
Hill及Hokisson認為,媒體集中的方式包括複合多角化、集中式多角化(conglomerate diversification)、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水平整合(horizonal integration)等集中方式,媒體集中可以確保媒體集團擁有規模經濟,獲取更多利潤,但不利於媒體集團的競爭力。
⑵媒體集中度過高之影響為何?(5 分)
媒體集中有數個影響影響包括,一、貝魯斯柯尼效應(the “Berlusconi” effect),該效應指的是義大利首富Berlusconi掌握媒體,控制了國內45%的電視市場,並擁有多家報刊,Berlusconi多次當選總理。
二、降低言論多樣性(diversity)及多元性:大編輯台有利於企業節省成本,但會出現內容同質化,內容重疊性高。
三,造成媒體組織經濟上的脆弱性,媒體得屈服於政治或市場邏輯:媒體集中後,商業媒體迅速擴張,且以市場導向之邏輯製播內容。擠壓到公共媒體的生存空間,公共媒體難以營運時,會減少少數族群的節目內容。
四、綜效偏差(synergy bias):William提到企業利用旗下新聞媒體作為行銷工具,影響到記者的新聞自由,如媒體大亨梅鐸透過新聞媒體影響英國和澳洲的政治。
⑶請定義傳播政治經濟學。(5 分)
傳播政治經濟學屬於人文批判典範(paradigm)的學派,傳播政治經濟學派發跡於歐陸、英國,該派學者們關注勞動價值、主觀效用、媒體產權集中、大眾文化、媒體依附等議題,其意圖為解析資本主義支配世界的弊病,以利社會改革。
傳播政治經濟學時常批判大媒體集團媒體集中與壟斷的問題,也討論大媒體集團中勞工的生存權的議題。
傳播政治經濟學派的學者們認為經濟比意識型態更重要,認為意識形態是「假意識」,而傳播媒體是特權階級向人民灌輸「假意識」來合理化現狀。
學者們認為政治與經濟是巨大的怪物(monster),傳播媒體是共犯,共同可以宰制、奴役人民。
⑷請舉近年來臺灣相關案例說明之。(10 分)
反媒體巨獸運動
2003年,黨政軍退出媒體後,財團大肆購買傳統媒體,2008年時,親中色彩明顯的旺旺集團先後買下中國時報、中天電視台、中國電視公司,成為旺旺中時集團,爾後,集團總裁於2012年公開發言為六四天安門事件辯護,集團旗下的媒體開始出現大量親中報導、言論,媒體改革團體及傳播學界質疑旺旺中時已經成為中國政府附庸,同年7月25日,當NCC宣布旺旺中時集團有條件併購中嘉系統台時,學界與媒改團體發起社會運動抵制旺中集團,而旺旺中時,旺旺中時也以旗下媒體進行反擊,抹黑學生、教授,7月31日,大專院校的學生組成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聯盟制中天電視台抗議。
在此次的運動中,媒改團體與學界認為旺中高層的媒體適格性不足,多次影響新聞組織編採政策,並協同中國勢力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此舉有違媒體監督、守望社會的本質,也違背新聞倫理。
此外,旺旺中時當時已擁有多家電視新聞台、報紙,卻還想要以垂直整合的方式,併購電視台系統業者,此舉將導致媒體產權過度集中,產生綜效偏差之問題,不利其他中小型媒體的生存。
系統業者掌握所有電視台的上下架權利,學者擔憂若旺旺中時併購中嘉系統後,電視系統業者可以決定親中、反中媒體的上下架權利,導致反中立場的媒體難以生存,親中之言論將會充斥市場,台灣整體的言論多樣性將會降低,不利於民主社會的發展。
這場反媒體巨獸運動的結果是旺旺中時放棄併購中嘉,立法院嘗試設計反媒體壟斷及媒體多元化草案,企圖規範媒體集中及媒體併購的作法,不過,該法案經過多次討論,最後仍然還是沒有通過,目前處於擱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