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從全球國際化後,國際新聞成為重要的新聞內容,請敘述台灣的媒體,其國際新聞的來源為何?並請評論台灣在國際新聞的選用與處理上有何優點與缺點?
國際新聞的來源
- 通訊社
- 社群媒體:擷取爆紅的新聞畫面
- 引用國外媒體報導
- OTT、片商:可能是片商的公關將最新上映的電視劇、電影的畫面交給新聞台做宣傳
- 運動賽事轉播
- 記者採訪國外專家、政治人物、學者
台灣在國際新聞的選用與處理上的優點與缺點
缺點:小報化(tabloidization)
國際新聞較國內新聞嚴肅,但是犯罪、災難、人情趣味、影視娛樂新聞及運動新聞等主題均有上升的趨勢,這類新聞容易以小報化的形式報導。
商業電視台比公共電視台更有小報化的頃向,其原因為商業電視台更看重收視率與廣告商的贊助,而公共電視沒有收視率的壓力。
缺點:較少報導開發中國家,且報導框架單一
台灣較常報導美國、法國、英國、俄國、波士尼亞、中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西班牙。高度發展國家被報導的比例遠超過中度及低度發展的國家。
美國在台灣的國際新聞中佔據重要地位,因為美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皆有絕大優勢,知名媒體集團也發跡在美國,這可能是美國佔據最多國際新聞版面的原因。
而香港與中國則是因為文化接近性(cultural proximity)與流通性,且中國因素時常影響到台灣的政治局勢,因此,香港和中國的文化、政治、經濟新聞也容易成為國際新聞題材。
在報導框架(Frame)方面,電視台在報導發展中的國家的人民時,較多著墨在軟性的話題,如移工的故事、展覽、演藝、社會新聞。而在報導發展中國家的政治時,內容大多與災難、政變、疾病、社會事件有關。
優點:與國內新聞相比,國際新聞較無誇張的行為表現
由於電視台的國際新聞畫面大多購買自國外媒體,在視覺處理上不能加上誇張的字幕跟音效,無論是公共電視台還是民營電視台,都是直接拿外國畫面來用,版面較清爽。
如果是購買自國外通訊社,可能會直接將該畫面翻譯成中文,不一定是請記者去採訪,因此,記者不會為購自國外通訊社新聞「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