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名詞解釋(3選2,每個5%,共10%)
請在下列三個名詞中,任選兩個名詞,簡短但清楚地解釋他們的意義與內涵。記得標明選擇的題號。
1.1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
數位孿生又稱為數位分身、數位對應,現實中的東西可以在數位平台產生一個虛擬的「分身」,科學家利用這個分身模擬物體或系統的運作,藉此來預測未來的行為。
舉例來說,在開發產品的時候,可以先模擬出一個「分身」,來進行物理測試,以便在做出成品之前,找到顧客使用產品時會遇到的問題。
之前,meta公司曾經提供「元宇宙」之概念,數位孿生可以在元宇宙中創造出類似真實世界的東西,用戶在元宇宙中生活的時候,看到類似真實世界的東西的時候,馬上就能理解東西的功能。
不過,數位孿生目前還難以實現,原因在於「元宇宙並沒有真實世界中不同領域的模型資料」,沒有物理、化學、醫學、商業、社會學的專業知識,因此,數位孿生還未能準確的預測真實世界。
1.2 恐怖谷 (Uncanny Valley)
Ernst Jentsch提出恐怖谷(Uncanny Valley)一詞,後來日籍機器人科學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進一步提出了恐怖谷理論,探討人類看到機器人或是其他相似於人形的物體時,會感到恐懼。
該理論假設當人面對有點像人的東西時,內心的好感度會提升,但如果非常像人,卻還是有一些瑕疵時,人們會產生詭異感,但如果他完全像人類一樣時,又會重新產生好感。
針對恐怖谷理論,研究者認為可能是人受到心靈–知覺理論(mind-perception theory)的影響,當人們看見有人類特徵的機器人時,認為這個機器人也有情感、認知,人類會排斥有情感、靈魂的機器人。
另一種原因是去人性化假說(dehumanization hypothesis),人類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判斷一張臉,然後,人類能夠判斷這張臉是不是「正常、具有生命」的臉。
1.3 大腦腐蝕(Brain Rot)
「大腦腐蝕」被選為牛津英語大辭典2024年度代表字,大腦腐蝕的定義為「一個人過度消費被認為不重要或缺乏挑戰的內容導致精神或智力出現惡化。」
牛津大學出版社主管Casper Grathwohl說選出「大腦腐蝕」這個年度關鍵字是要讓人們意識到虛擬世界的危險性,並開始思考要如何管理自己的休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