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50 淨零碳排」是全球各國積極努力的目標,臺灣農業相關部門也有許多應對行動與作法。請提供一則關於臺灣農業或鄉村發展的相關新聞或活動(5%),並解釋該新聞如何穾顯台灣農業或鄉村發展在淨零碳排運動中的角色和重要性(字數限制:500字,20%)。

提供一則關於臺灣農業或鄉村發展的相關新聞或活動

https://csr.cw.com.tw/article/43145

穾顯台灣農業或鄉村發展在淨零碳排運動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以Van gorp「新聞框架包裹」分析該新聞中農業或鄉村發展的重要性

Van gorp認為記者常大量使用社會價值和圓形等文化元素遷入內容中,於新聞中不自覺得套用、使用以及再製他們。對此,Van gorp以「框架包裹」(frame package)概念分析新聞,「框架包裹」包括三個部分:

一、明顯的框架化裝置(manifest framing device):字詞的選擇、口號、例證、描述、論據及視覺影像。

二、明顯或潛在的推理裝置:對於正當化、因果的陳述

三、隱含的文化現象(implicit cultural phenomenon):刻板印象、神話人物(mythical figure)、價值。

Van gorp強調透過「框架化裝置」與「推理裝置的整合」,新聞內容中的「文化現象」才可以被呈現出來。

 

在本篇新聞報導中,報導者倚著「問題解決框架包裹」撰寫新聞,針對氣候變遷的問題,提供政府或相關機構的政策及因應措施。

 

本篇新聞中的明顯的框架化裝置

字詞的選擇:氣候變遷、淨零碳排,將氣候變遷的問題的解方連結到淨零碳排等常見的口號,然後提到公私協力,強調政府與農村共同合作。

舉出的例子:夏天變長及冬天變短,使植物難以適應,第二個例子則是台灣出現旱災。

 

本篇新聞中的推理裝置:農村的重要性與角色

在第二段提到公私部門的合作可以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這段是要將農委會的農村策略正當化,在農委會的策略當中,有三個部分:淨零永續(植生造林,將果樹、林木枝條轉成生質能、有機農業、友善工作、友善畜禽飼養。)、生態保育(保護瀕危、珍稀與特色物種)、暖心農村(照顧農村新鮮人、農村高齡者)。其中,這三個部分皆與農村有關。

因此,在本新聞中,記者強調透過上述三個部分,強調農村在淨零碳排中的重要性及角色。

 

 

You Mi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