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許多人批評臺灣媒體炒作負面新聞,淪為社會亂源;有人因此呼籲媒體要多報導有益社會的「優質新聞」。請問:你認為什麼是「優質新聞」?請舉兩個實例來闡釋你的觀點。(25 分)
美國新聞業界有個普立茲獎,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時常頒發獎金獎勵優質新聞,獎勵高新聞價值(news value)的文章,傳統的新聞價值大致包括真實性(accuracy)、重要性(significance/importance)、變動性(development)、報導巨大變動、顯著性(prominence)、時宜性(timely)、鄰近性(proximity)、影響性(influence)、趣味性(interesting)、實益性(utility)、社會功能(解釋性、說明性、引導性)。
若新聞具有越多項目,越能算是優質新聞,優質新聞不能只以點閱率、收視率來、能不能賺錢來認定,優質新聞應該以『公眾利益』(Public Interest)多寡來認定。傳統新聞的新聞價值到了新媒體時代則有一些改變,受到數位敘事(digital narrative)的影響,新聞價值的認定標準則可能多了是否符合受眾的需要(need)、互動性(interaction)、跨平台(cross-platform)性、即時性等等,新聞價值的標準會隨著新的網路技術出現而持續增加。
台灣也曾有許多優質新聞,例如:(1)莫拉克獨立新聞網與(2)報導者的『如果我是急診醫師』。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從2009年持續報導到2013年,留下了1545篇新聞報導,從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南部開始報導,持續到災民重建後。即使主流媒體已經對災民重建失去報導興趣,莫拉克獨立新聞網的記者仍進駐災區,持續報導整府的重建政策。
報導者為原生之網路媒體,從網路出發,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超連結功能,製作出『如果我是急診醫師』的新聞遊戲,遊戲背景鎖定在台灣的醫學中心,面對健保體制崩壞、政府不願改革、愛跑大醫院看病的人民,台灣的急診室環境其實非常嚴峻。讀者在玩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急診醫師忙碌的情況,然後連結到後續的報導,藉此來了解台灣的醫衛政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