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說明,何謂「虛擬現實」?「虛擬現實」與「物理現實」的關係為何?(佔分比例35%)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的定義是使用者進入電腦模擬的三度空間,並與模擬的物件互動,一些虛擬現實允許使用者在環境中有自主性,可以任意移動,控制模擬物體。虛擬現實有三個特色:

一、使用者沈浸(immersion)在電腦模擬的空間中。

二、Vr空間內的物件有互動性(interaction),這是使用者與電腦聯繫的渠道。

三、創作者創作虛擬現實時,需要想像力(imagination)來製作三維空間內的每個物件,並想像使用者會如何與物件互動。

目前,消費者最常接觸到桌上型虛擬現實技術(desktop VR),需要戴上特定的眼鏡才能夠使用,除此之外,還有模擬型虛擬現實(simulator VR)、投射型虛擬現實(Projection VR)、融入型虛擬現實(immersion VR),虛擬現實時常被訓練飛行員開飛機、科學教育館、防災模擬。

 

虛擬現實與物理現實的關係

從Baudrillard的觀點來看,當前世界是擬像的,擬像將整個再現(represent)機制作為擬仿物而加以包裝。從再現至擬像的過程中,影像經歷了四個連續階段:

一、影像是某個基本事實的反映,是善良的外表

二、影像掩蔽與扭曲某個基本現實,是邪惡的外表,屬於不懷好意的秩序

三、影像掩飾了某個基本現實不存在,假裝是個外表

四、影像再也不是表象,而屬於擬像秩序

從擬像的觀點分析虛擬現實與物理真實,虛擬現實掩飾了物理現實的缺席並提供虛假的本體性安全感,目前的虛擬現實技術可能像Baudrillard所述的影像的第三階段的功能(掩飾了現實不存在,影像假裝是個外表)。

虛擬現實技術持續發展下去,且廣被採納(adopted),人們在元宇宙(meta universe)中工作、娛樂,虛擬現實與物理現實的關係可能會變成Baudrillard所認為的影像第四個階段:擬像秩序。可以想像成電影《駭客任務》中,NEO所在的虛擬現實的世界是二十世紀末,母體是個經由『迷你化的單元、矩陣、記憶庫與指令模組』產生一個沒有起源或物理真實的超真實(hyper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