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tal ancient Greece warrior with a muscular body in battle uniforms

英雄旅途

撰寫《千面英雄》一書的約瑟夫·坎伯認為現代故事的敘述方式,都依循著古代神話的模式。人類歷史中有成千上萬的故事,但都有類似的基本形式,約瑟夫·坎伯稱此形式為「英雄旅程」,此研究最早於1949年提出,後續則有大衛·亞當斯·李明、菲爾·庫辛奈、克里斯多夫·佛格勒等人探討此理論。

目前較新的版本的英雄旅途理論,Christopher Vogler把「英雄旅程」的原則,應用到電影研究中。Christopher Vogler稍微修改了坎伯所提出的「英雄旅程」大綱(Vogle, 2010),提出英雄的十二個歷程,這十二個歷程中,分別代表了主角與其他角色原型的互動。克里斯多夫·佛格勒提出了八種角色原型,分別是英雄、師傅、使者、守門者、變形者、陰影、盟友、搗蛋鬼,這八個角色是構成「英雄旅程」的角色原型,而英雄旅途的十二個歷程如下:

1.平凡世界、2.歷險的召喚、3.拒絕召喚、4.遇上師傅、5.跨越第一道門檻、6.試煉、盟友、敵人、7.進入洞穴最深處、8.苦難折磨、9.獎賞、10.回歸之路、11.復甦、12.帶著仙丹歸返。

Christopher Vogler將這十二個歷程視為編劇創作的指引圖,並分成三個不同的主要場景。

第一幕是隔離,包括平凡世界、歷險的召喚、拒絕召喚、遇上師父、跨越第一道門檻。第二幕是下凡與啟蒙,包括試煉、盟友、敵人、進入洞穴最深處、苦難折磨。第三幕是歸返,包括獎賞、回歸之路、復甦、帶著仙丹歸返。

英雄旅途的12階段

  1. 平凡世界
  2. 歷險的召喚
  3. 拒絕召喚
  4. 遇上師父
  5. 跨越第一道門檻
  6. 試煉、盟友、敵人
  7. 進入洞穴最深處、
  8. 苦難折磨。
  9. 獎賞
  10. 回歸之路
  11. 復甦
  12. 帶著仙丹歸返。